专家解读:新版膳食指南(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9日
来源:中国营养学会 阅读次数:
分享到:
我国人口众多,食物浪费问题比较突出、食源性疾病状况也时有发生。减少食物浪费、注重饮食卫生、兴饮食新风对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公众健康、促进家庭亲情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推荐
◆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
◆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 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
◆ 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
为什么这么推荐?
1、我国食物从生产到消费环节,存在着巨大的浪费。如粮食生产后及加工过程中,由于过度追求成品粮感官指标,加上加工水平较低,造成比较大的浪费。而餐饮业、食堂和家庭更是食物浪费的重灾区。
2013年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消费者仅在中等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全国各类学校、单位规模以上集体食堂每年至少倒掉了可养活3000万人一年的食物;我国个人和家庭每年可能浪费约5500万吨粮食,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浪费会增加污染、能源消耗,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利。
2、食源性疾病仍然不容忽视。目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仍然是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每年有180万人死于腹泻性疾病,其中大部分病例可归因于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食源性疾病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根据分析,发生在餐饮服务单位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最多,包括饭店、食堂和乡村酒席等,占总数的55.4%。食源性疾病不仅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还可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3、食物过敏问题值得警惕。一项区域性调查结果表明,在北京、广州等地,居民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为3.4%~5.0%;另一项针对中国3~12岁儿童的研究表明,儿童食物过敏率为8.4%。在所有致敏性食物中,最常见的有鸡蛋、牛奶、海鲜、鱼、水果等。其中对鸡蛋过敏的人数最多,占所有过敏人群中的54%;其次是牛奶。因此,掌握食物基本知识、学会阅读食品标签,是预防过敏的重要方法之一。
4、现代生活节奏改变了传统饮食习惯。在家吃饭本是中国的饮食传统,但目前随着现代化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外就餐的比例大大增加。有些年轻夫妻甚至很少在家做饭或陪父母吃饭。而在外就餐更加容易摄入较多的能量、脂肪、盐等,因此,提倡常回家吃饭,传承优良文化,享受家庭亲情。
对健康的重要性
我国学者的测算数据表明,如果没有浪费,国内每年将减少化肥使用量459万吨,节约农业用水量316亿吨。因此珍惜食物、减少浪费将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国内耕地资源、水资源紧张的问题,还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食源性疾病除了引起死亡等严重后果外,最常见的症状肠道症状,如引起患者的脱水、消化不良,也严重影响了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利用。除了健康损害,食源性疾病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美国食源性沙门菌病导致每年23.29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食源性弯曲菌病导致美国每年13亿~68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同样食源性疾病对我国的巨大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无论是从减轻疾病负担还是经济负担方面,都有巨大的公共卫生意义。
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新食尚包涵勤俭节约、平衡膳食、饮食卫生、在家吃饭等我国优良饮食文化的内容。动手制备食物、在家就餐,不但可以熟悉食物和烹饪技巧,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家庭成员的沟通、传承尊老爱幼风气、培养儿童和青少年良好饮食习惯、促进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和情感交通。同时,在家就餐也是保持饮食卫生、平衡膳食、避免食物浪费的简单有效措施。
日常生活如何实现?
珍惜食物从每个人做起,日常生活应做到按需购买食物、适量备餐、准备小份量食物、合理利用剩饭菜。上班族午餐应分餐制或简餐。
选择当地、当季食物,能最大限度保障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备餐应该彻底煮熟食物,对于肉类和家禽、蛋类,应确保熟透。
购买预包装食品要看食品看标签。食品标签通常标注了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质量(品质)等级等,可以告诉消费者食物是否新鲜、产品特点、营养信息。另要注意过敏食物及食物中的过敏原信息。
食物不仅承载了营养,也反应了文化传承和生活状态。勤俭节约、在家吃饭、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减少浪费、保证饮食卫生、享受亲情和保障营养的良好措施。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到珍惜食物不浪费、饮食卫生不得病,树饮食新风尚、享健康好生活!(韩军花)
关键推荐
◆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
◆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 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
◆ 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
为什么这么推荐?
1、我国食物从生产到消费环节,存在着巨大的浪费。如粮食生产后及加工过程中,由于过度追求成品粮感官指标,加上加工水平较低,造成比较大的浪费。而餐饮业、食堂和家庭更是食物浪费的重灾区。
2013年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消费者仅在中等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全国各类学校、单位规模以上集体食堂每年至少倒掉了可养活3000万人一年的食物;我国个人和家庭每年可能浪费约5500万吨粮食,相当于1500万人一年的口粮。浪费会增加污染、能源消耗,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利。
2、食源性疾病仍然不容忽视。目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食源性疾病仍然是食品安全的最大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发生食源性疾病数十亿人,每年有180万人死于腹泻性疾病,其中大部分病例可归因于被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水。食源性疾病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更为严重。根据分析,发生在餐饮服务单位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最多,包括饭店、食堂和乡村酒席等,占总数的55.4%。食源性疾病不仅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还可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
3、食物过敏问题值得警惕。一项区域性调查结果表明,在北京、广州等地,居民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为3.4%~5.0%;另一项针对中国3~12岁儿童的研究表明,儿童食物过敏率为8.4%。在所有致敏性食物中,最常见的有鸡蛋、牛奶、海鲜、鱼、水果等。其中对鸡蛋过敏的人数最多,占所有过敏人群中的54%;其次是牛奶。因此,掌握食物基本知识、学会阅读食品标签,是预防过敏的重要方法之一。
4、现代生活节奏改变了传统饮食习惯。在家吃饭本是中国的饮食传统,但目前随着现代化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外就餐的比例大大增加。有些年轻夫妻甚至很少在家做饭或陪父母吃饭。而在外就餐更加容易摄入较多的能量、脂肪、盐等,因此,提倡常回家吃饭,传承优良文化,享受家庭亲情。
对健康的重要性
我国学者的测算数据表明,如果没有浪费,国内每年将减少化肥使用量459万吨,节约农业用水量316亿吨。因此珍惜食物、减少浪费将很大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国内耕地资源、水资源紧张的问题,还可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食源性疾病除了引起死亡等严重后果外,最常见的症状肠道症状,如引起患者的脱水、消化不良,也严重影响了食物中营养素的吸收利用。除了健康损害,食源性疾病对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如美国食源性沙门菌病导致每年23.29亿美元的经济损失,食源性弯曲菌病导致美国每年13亿~68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同样食源性疾病对我国的巨大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掌握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注意饮食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无论是从减轻疾病负担还是经济负担方面,都有巨大的公共卫生意义。
我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新食尚包涵勤俭节约、平衡膳食、饮食卫生、在家吃饭等我国优良饮食文化的内容。动手制备食物、在家就餐,不但可以熟悉食物和烹饪技巧,更重要的是可以加强家庭成员的沟通、传承尊老爱幼风气、培养儿童和青少年良好饮食习惯、促进家庭成员的相互理解和情感交通。同时,在家就餐也是保持饮食卫生、平衡膳食、避免食物浪费的简单有效措施。
日常生活如何实现?
珍惜食物从每个人做起,日常生活应做到按需购买食物、适量备餐、准备小份量食物、合理利用剩饭菜。上班族午餐应分餐制或简餐。
选择当地、当季食物,能最大限度保障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备餐应该彻底煮熟食物,对于肉类和家禽、蛋类,应确保熟透。
购买预包装食品要看食品看标签。食品标签通常标注了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质量(品质)等级等,可以告诉消费者食物是否新鲜、产品特点、营养信息。另要注意过敏食物及食物中的过敏原信息。
食物不仅承载了营养,也反应了文化传承和生活状态。勤俭节约、在家吃饭、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减少浪费、保证饮食卫生、享受亲情和保障营养的良好措施。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到珍惜食物不浪费、饮食卫生不得病,树饮食新风尚、享健康好生活!(韩军花)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