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指南知多少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0日 来源:营养与学卫所 阅读次数:
    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多数人群已经不再是“逢年过节才上吃上一次肉”的缺蛋白生活状况了,某些营养过剩的状况反而日趋严重。如摄入过多肉类和脂肪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是患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是摄入蛋白质(肉类、蛋类等)太少又会导致营养不良。另外,食盐过多也会增加高血压的患病概率。食盐吃肉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营养与健康的微妙联系。
    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为使百姓能更好掌握营养知识,帮助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减少或预防慢性病的发生,中国营养学会专家根据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变化,修订完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该指南着力于解决人们日常营养问题和膳食指导建议,并对不同的种类的食物提出了不同的烹饪建议,例如,蔬菜应该先洗后切,急火快炒,开汤下菜,炒好即食。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一般人群健康营养行为应做到: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合理饮食是健康的基础,不仅可以满足我们每天生理需要的营养素,而且有利于自我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的预防。
    二、膳食宝塔
    稍稍掌握一些营养知识,生活就能营养又健康。《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的膳食宝塔,为普通人群提出了一个营养上比较理想的基本构成,宝塔体现了五类食物和食物量的多少,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类、奶类、大豆和坚果类以及烹饪用油盐,标明了在能量1600-2400kcal之间时,一段时间内成人每人每日各类食物摄入量的平均范围。
    大家可以根据宝塔的建议,合理饮食,避免某些营养素摄入过量。

    三、掌握简单的膳食知识
《指南》中,对食物份量的表达都是以“g”或“kg”来表达,但生活中,人们对“g”或“kg”的概念比较模糊。为了更好的结合实际生活,经过技术工作组研究,确定了常见标准衡量物品及手势作为参照物,在2016版膳食指南中特别提出“食物标准份量”的概念,力求使其相对“量化”和“形象”化,达到食物定量的效果。“份量”为居民能更好地理解和实施膳食指南提供了新手段选择食物的基础上,更容易把握食物用量和平衡膳食。比如用“兵乓求”来衡量鸡蛋、奶酪、肉的大小;用“两手并拢,一捧可以托起的量”来衡量蔬菜类食物的量;用“两指厚长”来衡量肉类、奶酪等……如此,人们便可通过日常经验,熟悉食物份量和掌握估量食物的方法。
    另外,《中国膳食指南(2016)》中还表明了针对我国特定人群的膳食指南,如,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少年,老年人,素食人群,为不同的人群提出了不同的饮食搭配,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营养不良。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