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月要提防毒蘑菇中毒

发布时间:2018年08月07日 来源:食安所 阅读次数:
    毒蘑菇又叫毒蕈,据有关资料显示,世界上食用菌种类有2400种,毒蕈约1000种,我国已知的有毒蘑菇种类有400多种,全国分布广泛,其形状特征和普通蘑菇并无太大差异。
    广西地处亚热带,高温、夏秋季节雨水充沛、潮湿,适合野生蘑菇生长,7-8月是毒蘑菇发生的高峰期。
众所周知,蘑菇颜色越艳丽的、越好看的,毒性越大,那么避开鲜丽的蘑菇,食用就安全了吗?那就容易被毒蘑菇“调戏”了!肉眼和经验很难分辨出蘑菇是否有毒,一旦误采误食发生中毒,那你就中了它的“魔”性了。
    一种毒蘑菇中可能含有多种毒素。一种毒素又可能存在于多种毒蘑菇中。毒蘑菇的主要毒素有:胃肠毒素、神经精神毒素、血液毒素、原浆毒素等。毒蘑菇中毒因的临床表现与进食的毒蘑菇种类及其所含毒素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一般分肠胃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脏器损害型(肝、肾)等。各型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一、胃肠中毒型:中毒症状通常是强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我国约有160种毒蘑菇的中毒症状属此型,如毒粉褶菌、月夜菌、墨汁鬼伞等,这些毒蘑菇含胃肠道刺激物,食后10分钟至6小时内发病,是最普遍的中毒类型,但中毒致死率低,易恢复。
    二、神经精神型:进食10分钟至6小时发病,表现为精神兴奋错乱或抑制等神经性中毒症状,一般预后良好。已知约有110余种毒蘑菇属于此中毒类型,相关毒素主要有毒蝇碱色胺类化合物异恶唑衍生物等。
    三、溶血型:主要症状是溶血性贫血,肝脏肾脏肿大,寒战,发热,腰背肢体疼,面色苍白等,误食后一般30分钟至3小时内即出现肠胃症状。溶血的发展导致尿液减少甚至无尿,尿液中出现血红蛋白以及贫血。
    四、肝脏损害型最严重):可引发此类型中毒的毒蘑菇约有35种,主要为含毒肽毒伞肽(剧毒)的菌类,潜伏期较长(6小时以上,最长2天),毒性很强存在假愈期,先期出现胃肠炎反应,后发展为脏器损害,呼吸、循环中枢抵制,如不及时积极治疗,病死率甚高(此型是我国毒蘑菇中毒死亡率最高的类型)。
   五、肾脏损害型引起急性肾衰竭型的有毒蘑菇有两类,含奥来毒素的丝膜菌属的一些种类和含有2-氨基-4,5-己二烯酸的鹅膏菌属)的一些种类。在我国主要由鹅膏菌属中的种类所引起,中毒特征表现为误食后具有8-12小时的潜伏期,肝功能中度受损,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损害。
    六、横纹肌溶解型 此类型主要是由亚稀褶红菇引起。一般在进食15分钟至2小时发病,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症状,6-12小时后出现酱油色尿、肌肉疼痛、肢体无力等横纹肌溶解症状,可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毒蘑菇的“魔性”
    目前,没有直观鉴别毒蘑菇的方法,民间虽流传各种鉴别方法,比如毒蘑菇色彩艳丽、有分泌物、形状怪异等,但实际上一些剧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肉眼和经验难以辨别,极易误采误食而引起中毒,因此这些民间方法并不十分有效,毒蘑菇鉴别需要专业人士和设备来完成。
    提高防范毒蘑菇中毒的意识,不食不认识的和没有经过安全证实的野蘑菇,是预防毒蘑菇中毒的关键。从根本上预防毒蘑菇中毒做到“五不”:不采、不买、不卖野生蘑菇,不食来源不明的蘑菇、不轻信民间各种小妙方。
     发生中毒该如何处理:
    一、对患者的处理是:一但发生了中毒,第一就是马上停止食用,第二吃到嘴上的马上吐出来,第三吃到胃里去了的,也要学会吐出来(自行催吐方式:可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刺激喉咙促进呕吐),吐出来后就赶快到医院找医生。
    二、明确有共同进食毒蘑菇史的未发病人群,必要时可进行催吐、洗胃或清肠,以清除胃肠道尚未吸收的毒物。
 
蘑菇味鲜形状美,若不识货莫进嘴,常含剧毒别品尝,否则要命难后悔!我区已进入季,是毒蘑菇中毒的高发季节。公众勿采摘、购买和食用野蘑菇,以免发生误食中毒。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