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专题 > 正文
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群众舌尖安全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24-03-27     文字大小:[][][]    打印页面

  自治区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所主要负责指导全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及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源性疾病监测与管理、食源性疾病暴发调查处置、食品安全标准研究、指导基层疾控中心能力和队伍建设、食品安全与健康科普等工作。全所上下一心,共同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守护全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多角度、全链条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食品安全无小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以发现未知风险为目的,通过不断完善监测机制,织密食源性疾病监测和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网络,目前已覆盖全区14个市111个县(市区),所采样品覆盖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餐饮服务等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个环节,监测项目逐年递增、从宏观向微观延伸,监测任务完成率均超过100%。2023年食品污染物监测完成粮食、蔬菜、肉类等23大类1.3万余份食品样品的监测,获得监测数据10万余条,较2022年增加了18%;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病例较2022年提高了近8%,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持续维持在10%左右,通过监测系统识别并报告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较上年显著增加,“不明原因”的事件占比持续下降,较上年减少33%。


图片.png


图片.png

                                                     食安所专业技术人员在各环节进行样品采集工作


  科学研判,充分发挥监测预警与评估作用

  食安所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全面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建设,通过系统、持续地监测,科学准确的分析,为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防范系统性风险、保障我区食品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我所提交各类监测总结报告24份,提出风险隐患点15个,进一步促进相关部门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对节假日、汛期、校园的食品安全进行风险研判,对毒蘑菇、断肠草、乌头、自制药酒、亚硝酸盐等食品安全隐患提出预警建议,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技术支撑。结合广西地方特色食品开展甘蔗、红糖中三硝基丙酸摄入风险的评估,开展灵芝、铁皮石斛、杜仲叶等食药同源物质的风险监测工作,为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图片.png

                                                    三硝基丙酸风险评估项目现场调研、研讨会


  强化宣传引导,让食品安全知识深入人心

  知识即尺度,让更多人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建立食品安全理念,是衡量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指标,也是食品安全工作一贯的工作重点。2023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所进一步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大力普及食品安全知识,不断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和有毒植物辨别能力,印发食品安全宣传资料6万余份,形成人人参与、人人知晓的良好环境。组织或参加各类风险交流会、技术培训班10余次,到社区、学校、村屯等开展现场科普宣传活动5次;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在中心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科普文章12篇。


图片.png


图片.png


                                                   食安所到社区、学校等开展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


  收获佳绩,但不忘初心

  编写的2022年度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分析报告获得自治区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

  全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量评价考核获得优异成绩并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司通报表扬;

  食品化学污染物监测、食品微生物监测、发现隐患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报告及聚集性病例识别、暴发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分子溯源与耐药监测等6项工作表现突出均获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通报表扬;

  科普视频《断肠草,岂是浪得虚名》被自治区科技厅评为2023年广西十佳科普视频大赛优秀奖;

  开展的科研项目即硫磺熏蒸食用八角最大使用限量创新与应用研究,获2023年自治区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续写了全区卫生健康系统青年文明号称号,连续多年获中心优秀科所荣誉称号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