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时代公共卫生挑战创新是关键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3日
来源:健康报网 阅读次数:
分享到: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日前发布《公共卫生领域的创新研究报告》。《报告》指出,我国公共卫生领域创新发展应围绕四方面:发展前沿科技、加强技术创新的机制建设;以患者、人群为中心探索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创新成果推广和惠及百姓;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报告》指出,当前,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威胁上升,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的双重负担下,我国诊疗模式已向以预防为主和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大健康方向做出转变。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限,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任重而道远。”《报告》撰写者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李志新说。
《报告》撰写者之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肖庆文说,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公共卫生领域创新的政策文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但仍有诸多问题。公共卫生技术创新不足,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调查显示,59.5%的医生认为病人更倾向于购买(使用)进口创新药物或技术,国产技术和药品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患者接受和依从程度较低,新兴服务模式发展面临制约。卫生技术评估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评估方法不完善,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
“技术创新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厚积薄发。”肖庆文说,一直以来,公共卫生领域都存在政策导向性强、市场化程度低的特点。《报告》认为,要在公共卫生领域进行创新,必须围绕技术创新,并以服务为中心,同时注意创新成果和科学评估机制的推广和建立。《报告》呼吁建立以“大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技术创新体系,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卫生技术。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信息技术应用,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建设。以医保为抓手,做实家庭医生制度,增强基层服务能力,促进移动健康等新兴服务模式的发展。完善保险保障的支撑作用,促进创新成果的推广。制定卫生技术评估规章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卫生技术评估机构、使用统一科学的评估方法,完善创新技术及服务模式评价体系,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报告》指出,当前,传染性疾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威胁上升,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在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病的双重负担下,我国诊疗模式已向以预防为主和健康管理为核心的大健康方向做出转变。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限,创新公共卫生服务模式,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供给能力任重而道远。”《报告》撰写者之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李志新说。
《报告》撰写者之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肖庆文说,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公共卫生领域创新的政策文件,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但仍有诸多问题。公共卫生技术创新不足,资金投入机制不健全,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调查显示,59.5%的医生认为病人更倾向于购买(使用)进口创新药物或技术,国产技术和药品的竞争力还有待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患者接受和依从程度较低,新兴服务模式发展面临制约。卫生技术评估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评估方法不完善,合作机制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评估标准。
“技术创新是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厚积薄发。”肖庆文说,一直以来,公共卫生领域都存在政策导向性强、市场化程度低的特点。《报告》认为,要在公共卫生领域进行创新,必须围绕技术创新,并以服务为中心,同时注意创新成果和科学评估机制的推广和建立。《报告》呼吁建立以“大健康”为中心的公共卫生技术创新体系,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共卫生技术。推进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信息技术应用,加强技术创新制度建设。以医保为抓手,做实家庭医生制度,增强基层服务能力,促进移动健康等新兴服务模式的发展。完善保险保障的支撑作用,促进创新成果的推广。制定卫生技术评估规章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卫生技术评估机构、使用统一科学的评估方法,完善创新技术及服务模式评价体系,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