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CDC首次联合临床应急成功救治一名贵州籍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病人
2015年6月23日星期一早上9点多,广西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CDC)办公室接到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曹主任电话,通报他们于22日晚上接诊了一位贵州荔波某村屯的“吞咽困难查因”病人,疑似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由于没有诊疗过这类病人,希望给予指导。广西CDC唐主任高度重视,立即报告自治区卫计委应急办,通过启动国家卫计委特效解毒药应急采购程序向国家紧急采购特异诊断血清和特效解毒药肉毒抗毒素,并组织开展了系列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应急检验及指导救治工作。经过预防、临床、行政、供应、运输、快递、媒体等16个部门大量素不相识而又同为救治这位病人揪心的专家和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刻苦攻关,患者终于在7月16日出院回黔,7月28日可以进食稀饭,自行站立慢步行走。保障了病人生命和家庭完整。期间发生的充满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职责坚守中的事迹,感动着所有参与或听说过该救治事件的人们。
事件发生于2015年6月17日,贵州省荔波县某村民吴姓家庭。儿子小吴于凌晨5:00先发病,父亲于早上9:00发病。老吴和小吴先后出现的症状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到当地卫生院和县某医院治疗后部分症状好转。到22日,小吴除轻微视力模糊外,其他无异常。但老吴却在19日开始出现进行性吞咽困难,睁眼困难,视力模糊,饮水呛咳,无法讲话,无法入睡,全身无力,食欲差,头晕、腹痛、流涎等症状,转到毗邻的广西河池市某医院治疗。该医院以“食物中毒(肉毒杆菌)(注:又称肉毒梭菌)诊断建议其到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经过问诊,病人家属代诉患者发病前吃过自腌酸肉。今年正月二十嫁女儿聚餐后,患者将吃剩的食物,主要为猪肉(熟肉)、水豆腐、生糯米放入塑料瓶(营养快线)中腌制,共腌制4瓶。2015年4月份清明节期间食用过一瓶,未出现不适,于6月14、15、16日继续食用余下3瓶自制酸肉后,出现了这个事情。其他没有吃过这些自制酸肉的人没有发病。医院急诊科重症监护室的曹主任着急了,他们没有诊疗过这类病人!医院实验室无法开展这些检验!医院没有特效治疗抗毒素!食源性疾病!曹主任把请求协助电话打到了广西CDC办公室,继而启动了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等机构针对该事件的一系列应急调查处置行动。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病死率很高!广西CDC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所刘所长紧急组织该所质深专家陈主任医师等人员商讨,并向中国CDC应急办健康危害因素管理办高主任、中毒防制所孙主任咨询后,再与曹主任交流,一致认为:病人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可能性很大,初步排除甲醇中毒、贝类毒素中毒等疑似疾病。诊断标准要求必须对病人进行肉毒梭菌抗毒素治疗,必须针对患者肉毒梭菌特有型号用药才有特效!中心领导下达了联合应急攻关的指示!中心微生物所李所长和毒理所李所长密切配合,克服“没有检测试剂”、“没有做过肉毒毒素检测”等系列困难,忙碌地组织各项应急检测的准备工作。肉毒毒素检测要四天才能出结果!而病人危在旦夕!中国CDC高主任、中毒防控所孙主任主动向刘所长提供了国内肉毒特效诊断试剂和抗毒素的紧急采购程序和可能的供应厂家,高主任主动向国家卫计委应急办报告了紧急采购需求准备信息。在征求患者家属意见尚未得到回复时,刘所长在中心赵副主任的大力支持下,于当天下午5:00多临近下班时,向自治区卫计委应急办拨出了紧急采购电话,卫计委应急办马上向国家卫计委应急办求助。电波充满着对紧急救治病人的期盼!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刘所长通知南宁市CDC刘副主任紧急部署当地青秀区CDC安排食品安全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到医院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没有剩余食物,请医院协助采集病人血液送检!同时,按照中心林副主任指示,及时将疫情信息向贵州省CDC通报,启动了贵州省各级CDC对事发地的流行病学应急调查处置。
24日早上8点多,刘所长接到了自称甘肃省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甘先生激动人心的电话,告知当天晚上即可在南宁接收抗毒素等的消息。实验、治疗都在等待着!中心食品安全所人员终于在当天晚上9:00多将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紧急发来的肉毒梭菌抗毒素交到了医院,其保存环境全程有温度监控装置!在缺乏毒素分型参考下,曹主任经医院领导同意,组织科室医生集体讨论,参考兰州生物制品所提供的分型背景材料,结合文献报道经验,当机立断,给病人用上了A类抗毒素。从发出采购求助信息到病人用上抗毒素,仅用了27小时!
同时,刘所长带领该所蒋副所长等专业人员对此开展了现场流行病学动态调查。次日,鼓舞人心的奇迹出现了。曹主任反馈,病人反映舒服一些啦!原来紧闭的眼睛的睫毛出现了移动,横纹肌无力症状有所改善,但是无法脱呼吸机。病人是否除A型外还有其他型菌混合感染?6月28日星期日傍晚,自治区CDC毒理所覃博士报告肉毒梭菌毒素实验结果显示检出A、B型毒素,提示病人为A、B型肉毒梭菌混合感染!广西CDC首次在一位病人血清中检出肉毒梭菌混合A、B型毒素!
曹主任他们对病人加用了B型抗毒素。7月1日下午,曹主任反映病人头面部肌群无力较前好转,已能勉强睁眼视物,但呼吸改善不明显。经与孙主任推荐的河北省某医院急诊科田主任交流后,认为病人症状提示B型占优势,加大了B型抗毒素剂量,结合心理疏导后,至7月16日,患者饮水功能等逐步恢复,顺利出院返回当地治疗。至7月28日,病人已经可以进食稀饭,自行慢步行走,逐渐恢复健康。期间,一附院医生主动给患者发起了募捐,广西卫视新闻在线播发了病人救助信息。大家都在竭尽全力,为贵州兄弟做点帮助。
该事件充分说明了CDC人员和临床医生在碰到不熟悉的罕见事件应急处置时的胆识、担当和急为病人所急,认真负责、刻苦钻研、勇于攻关和开拓创新探索开展新项目检验的工作精神很重要。充分调动中国CDC专家和全国成功救治经验资源,对没有治疗经验类患者的成功救治给予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首次由自治区CDC申请在广西紧急启动国家应急采购特效肉毒抗毒素解毒剂等物品程序,证明国家卫生计生委等系统应急措施完善,紧急救助保障有力,抗毒素等应急物品发货、运输质量控制措施严格、快速,给成功救治该病人提供了强大的物资和机制保障。许多熟悉的、陌生的、不同岗位的人们,为了一位贵州农民兄弟的生命和家庭幸福,都在自己的岗位热心奉献着自己的行动与爱心,互相感动着,激励着。这个社会真好!
(广西CDC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所供稿)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