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新闻中心>中心动态>内容>

全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监测技术培训班在博白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26日 来源:广西疾控制中心环境卫生与地方病防制所 阅读次数:

为贯彻“广西健康惠民工程”精神,有效落实《自治区卫生厅关于印发2013年广西重点地方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桂卫疾控〔2013〕7号)要求的各项措施,增强我区饮水型氟中毒防治专业技术水平,确保按时完成2013年饮水型氟病区防治与监测任务;2013年6月18~21日,在博白县鼎鑫国际大酒店成功举办了“全区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监测技术培训班”。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CDC)赵金旺调研员,环地所相关人员,全区8个地市、14个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分管领导、业务科长、业务骨干,博白县各乡镇卫生院分管副院长等共125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自治区CDC环地所刘军副所长主持,自治区CDC赵金旺调研员就如何做好我区2013年地氟病防治工作做了重要讲话。他首先简要介绍了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临床体征以及在我区的分布概况;他强调重点地方病防治工作是今年“广西健康惠民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相关业务人员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认真学习相关的文件、方案,掌握相关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加强督导,加强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确保今年的防治工作取得实效;最后,他希望各参会代表珍惜此次现场查看氟斑牙的机会,用心学习,加强交流,掌握好此次培训的内容,为今后开展的地方病防治工作夯实基础。

自治区CDC环地所相关人员分别就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实施方案、氟斑牙诊断等有关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培训班随后组织学员到大胜村小学进行了现场氟斑牙诊断技术培训;现场培训结束后,培训班还组织学员就如何做好今年的饮水型地氟病防治工作进行讨论,大家各抒己见,相互介绍了各自在实际工作中的困难和经验,并进行了热烈讨论,为今后开展饮水型地氟病防治工作打开了新思路。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的含氟化合物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牙齿和骨骼的改变。防治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主要是通过改换饮用水源,使居民不使用氟化物含量超标的生活饮用水,避免因摄入过量氟化物而危害群众身体健康。

地方病防治工作是一项民心工程,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责任重大。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真抓实干,消除重点地方病的危害,提高人口素质,为每一个“中国梦”的实现保驾护航。

培训班经过共两天的理论学习和现场培训,使学员在相关理论知识和实用诊断技术方面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同时使县、乡两级的业务骨干在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监测技术、儿童氟斑牙诊断和鉴别诊断等方面的业务能力得到了增强;为落实我区地方型氟中毒防治的各项措施和按期实现防治目标奠定了基础。

 

  

    开幕式上,与会领导发言(左起:博白疾控中心刘一坚主任、自治区疾控中心刘军副所长、自治区疾控中心赵金旺调研员、玉林市疾控中心刘义威副主任、博白县卫生局李启诚局长)。

 

 

       培训班上,与会学员正在认真听取宁锐军副主任医师讲授氟斑牙的发病机理。

 

 

                宁锐军副主任医师正在现场讲解氟斑牙诊断技术要点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