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新闻中心>疾控要闻>内容>

培养公共卫生精英 提升疾病防控能力

发布时间:2012年09月13日 来源:广西疾控科培科 阅读次数:

         ——广西CDC隆重举办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基地授牌仪式

911日,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FETP)广西基地在我中心揭牌成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首席专家、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执行主任曾光、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办公室主任吕梅、区卫生厅疾控处陈发钦处长、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维民副院长及我中心唐振柱主任、杨进业书记、林玫副主任、周艳副主任、李永振副书记,以及全自治区14个市CDC主任及流行病科科长、80多个县、区CDC主任出席了授牌仪式。

在开幕式上,区卫生厅疾控处陈发钦处长作了大会致辞,他指出当前疾控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任务、传染病的管理模式有了新的变化,尤其是2009年新一轮的医改以来,我区疾控的能力急需加强,疾控思维需要更新,中国现场流行培训基地的建设将有利于培养流行病学工作者向决策者进行合理化建议的能力,增强向媒体及群众进行沟通的能力,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推动疾控事业的发展,要求各地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骨干参加培训。唐振柱主任简单介绍了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基地的意义,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广的先进培训模式,基地的建立为广西搭建了一个培养优秀公共卫生应急人才的平台,将有效推进我区公共卫生的人才建设,希望各市、县疾控中心抓住机遇,争取通过这个培养的平台对人才进行系统的、科学的培训,使现场应对能力建设及人才队伍建设更上一层楼。吕梅教授进行了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网络的建立和发展”讲座,对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的建立及发展进行详细的阐述,该项目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先进培训方式,至今有30多个国家相继兴办,是针对我国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薄弱和流行病学人才培养不足而建立起来的以实际训练为主进行人才培养的模式,培训重点是如何运用公共卫生实践技术发现和解决公共问题,达到促进公共卫生和人群健康体系的完善。曾光教授进行了“公共卫生与现场流行病学漫谈”的讲座,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国控制 SARS、甲型流感等大型传染病的策略及经验,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公共卫生热点问题,并提出了重视零级预防的防控思维,同时还结合当前发生的重大事件如“黄金大米事件”、“地沟油”等进行了“零容忍”和“零风险”的辨析。授牌仪式庄严肃穆、学术讲座精辟风趣,充分体现了国家疾控中心、区卫生厅及我中心对基地建设的重视,与会的每个人都感悟到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性及力挽狂澜的历史使命感,同时也感受到了国家疾控中心首席专家的个人风采及学术魅力。

现场流行病学培训广西基地的正式授牌,标志着广西正式加入国家级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培训网络。广西基地的建立,将为广西疾病预防控制战线的专业人员增加了一座与国际学术水平接轨的桥梁,也为来自全国各地疾控中心的学员们提供了一方理论联系实际的沃土。我中心将结合这一有现场针对性、注重实际处置能力的培训项目,结合本区疾病预防控制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场处置的实际需求,在本区开展现场流行病调查培训,更有效地发挥辐射作用,培养一定数量的高级流行病学人才,促进广西乃至全国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发展。(科研与培训科)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