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新闻中心>中心动态>内容>

广西CDC从牡蛎中检测出诺如病毒

发布时间:2010年05月10日 来源:广西疾控新发传染病科 阅读次数:

自治区卫生厅于54日发布了食物中毒预警信息,提醒市民“生食牡蛎容易引发诺如病毒性食物中毒”。该预警是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发传染病研究室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做出。

在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资助课题的支持下,我们承担的“应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牡蛎中诺如病毒的方法研究”课题,通过多次试验摸索,成功地建立了从牡蛎中富集病毒、提取病毒核酸和应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RNA的方法。并在200911月~20101月间,于南宁市两个海鲜市场上采集的105份(485个)牡蛎样本中,检出诺如病毒核酸阳性为15份,总检出率为14.29%;其中7份为基因Ⅰ型诺如病毒,检出率为6.67%8份为基因Ⅱ型诺如病毒,检测率为7.61%;为证实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我们还应用核苷酸序列测定技术,对这些阳性PCR产物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再次证实所检出的阳性标本为诺如病毒核酸。

牡蛎,俗称大蚝,是一种生长在港湾的双壳软体滤食性贝类当水体受到污染后,它在食水中的微藻获取食物的同时,其消化腺中会富集大量的致病菌和病毒粒子,人们生食或食用加热不彻底的贝类,就可能引起急性胃肠炎,这给人们带来极大的健康隐患。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报道,许多胃肠炎暴发疫情都与生吃牡蛎等贝类食品有关。诺如病毒不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还会造成国际间的贸易壁垒,美国和日本、欧盟等许多国家对我的水产品提出了严格的限量指标,其中一项规定是不得检出诺如病毒。

生吃蚝或烧烤蚝是广西许多地方市民非常喜欢的食物,这次从来自南宁海鲜市场的牡蛎中检出诺如病毒,再次提醒我们不要生吃贝类产品,进食前应彻底煮熟,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减少胃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邓丽丽、谢镇国)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