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新闻中心>媒体报道>内容>

性传播疾病防治研究明确五个抓手

发布时间:2009年08月31日 来源:健康报网 阅读次数:
    8月29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主办、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承办的“性传播疾病高层论坛”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这是我国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以来,性传播疾病学科领域内最高层次的研讨活动。论坛明确了性病研究的重点问题,提出应进一步以性病的病原学、社会医学和卫生经济学、实验室诊断治疗学和疫苗、微生物制剂5个方面为抓手,集中力量攻关,解决我国性病防治中的瓶颈问题。

  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副局长郝阳介绍,目前我国性传播疾病防治形势不容乐观。梅毒报告发病率以年均30%的速度递增。其中, 1995年~2008年的13年间,全国胎传梅毒报告发病率年均增长率达56.36%。梅毒的最大患者群体是农民工。性途径凸显为艾滋病传播的最新主渠道。为此,我国卫生行政部门努力将两病(性病、艾滋病)防治工作紧密结合,在公共政策层面,每年从艾滋病防治转移支付经费中拿出约20%(1.8亿元左右)用于开展性传播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和安全套推广等干预。在技术支撑层面,将“防治性病对预防艾滋病的作用研究”列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十一五”首批实施的课题之一。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性病防治研究获得的最大经费支持。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防治性病对预防艾滋病的作用研究”课题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所长王宝玺教授介绍,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广东、海南、广西、江苏四省(区)联手实施的该课题启动一个月来,进展顺利,四省(区)基线调查干预点和对照点的暗娼等目标人群队列入组工作已分别完成63%和75%。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