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健康教育>热点信息>内容>

我国在应对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方面重点推进了哪些工作?如何保证及时发现、尽快准确通报传染病疫情?权威解答来了

发布时间:2024年03月01日 来源:国家疾控局 阅读次数:

  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28日(周三)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卫生健康进展成效有关情况。

  我国在应对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方面重点推进了哪些工作?下一步还有哪些具体举措?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副司长 秦兴强:

  多年来,我国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基本形成了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为龙头,涵盖多个病种,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传染病应急预案体系,依托国家和省级疾控中心,组建了20支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覆盖了17个省份。

  下一步,我们将从三方面入手,进一步强化日常准备,提升重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在预案体系方面,不断完善已有预案,并动态更新补充。进一步指导各地制订分级分类应急预案,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形成一个有效衔接、功能完善的预案体系。

  在队伍建设方面,继续推进国家队建设,尽快实现所有省份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基层应急处置的专业能力。

  在应急演练方面,针对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群体性不明原因传染病,着力于组织开展全链条、全要素的传染病疫情防控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检验预案、完善准备、锻炼队伍、磨炼机制,切实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根据疫情研判结果和应急处置的需要,及时提出应急物资储备、物资保障的需求建议,按职责积极配合应急物资储备的牵头部门,进一步提高我国传染病应急物资保障水平。

  近年来我国疾控工作有哪些比较重大的进展?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副司长 秦兴强:近年来,我们不断完善多部门协作机制,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落实传染病各项综合防控措施。

  一是加大投入,改善疾控体系服务条件。“十四五”以来,中央预算累计安排131亿元,用于支持国家、省、市、县四级疾控体系建设。2023年,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下拨疾控项目经费176.87亿元,用于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等防控工作。

  二是多措并举,提升疾病防治服务质效。我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平均报告时间从原来的5天缩短到现在的4小时,国家层面建立了72小时内快速鉴定300种病原体的技术体系,100%的省级和90%的市级疾控中心具备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能力。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维持在90%以上。通过合理布点、网上预约、上门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预防接种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

  三是齐抓共管,夯实疾控体系工作基础。相关部门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联防联控,人民群众防病意识大幅提升。

  我国传染病防控成效显著,公共卫生防护网进一步筑牢织密。在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方面,新冠疫情防控取得了重大决定性胜利,人禽流感、鼠疫等传染病疫情得到有效处置。在重大传染病防控方面,重点地区艾滋病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结核病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血吸虫病流行县全部达到传播阻断状态;麻疹、乙脑等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非常重要,目前我国传染病监测体系和网络直报系统有了哪些升级?如何保证及时发现、尽快准确通报传染病疫情?

  国家疾控局综合司副司长 秦兴强:目前,我国已建立法定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覆盖全国8.4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常年对鼠疫、脊髓灰质炎等重点传染病开展专项监测。针对新冠等呼吸道疾病,拓展形成了包括哨点医院监测、病毒变异监测、城市污水监测、舆情监测在内的十个监测子系统,开展了急性呼吸道疾病多病原监测试点,并设置四类风险信号,科学研判监测结果,及时报告、发布预警信息,为有效开展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推进智慧化多点触发传染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以新发突发传染病为重点,不断提升传染病早期发现、科学评估、及时预警的能力,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健全制度机制。建立完善传染病监测、风险评估和预警等制度,明确相关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完善多部门信息共享会商、医防协同、平急转换等工作机制。

  二是拓展监测渠道。在优化现有疫情监测报告系统的基础上,健全传染病临床症状、病原微生物、病媒和环境因素等监测系统,构建部门协同的监测体系,畅通社会公众参与的渠道,密切关注全球传染病疫情变化,多源头开展监测工作。

  三是规范评估预警。完善风险评估、警示信息通报和预警决策工作流程,开展日常和专题风险评估,及时通报、发布疫情信息和健康风险提示,适时提出预警决策建议。

  四是提升专业能力。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提升病原微生物检测、基因组测序等能力。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逐步实现监测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分析、预警,不断提升综合研判能力。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