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新阶段,如何看待新冠病毒抗体检测?
近期,国内多个检测机构官宣开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服务,检测费用在25~50元之间。北京市计划于今年2月至3月完成约5000人的社区人群新冠病毒血清抗体调查。我们是否需要去测一下新冠病毒抗体呢?
一.什么是新冠病毒抗体?
1.IgM抗体
人体在感染新冠病毒或接种疫苗后,最先出现的抗体,IgM抗体来得快去得也快,一旦感染被有效控制或者清除,就会很快恢复到正常水平。
在发病后(或首次核酸检测阳性后)1周内就可以检测到,第2周抗体水平上升达到或接近峰值状态,第3或第4周抗体水平开始下降,第4~5周后抗体阳性率开始明显下降。IgM抗体升高可提示近期或急性感染,可作为早期感染的指标。
2.IgG抗体
IgG抗体通常比IgM抗体晚1周出现,但在体内的持续时间大多数情况可持续数月。
在发病后第1周的抗体阳性率较低,第2周抗体阳性率逐渐上升,第3~4周迅速上升并达到峰值,第5~7周阳性率可维持在100 %左右。IgG抗体升高可提示既往感染或感染恢复期。
3.中和抗体
可以在病毒入侵细胞前与病毒产生中和反应,阻断病毒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从而预防病毒感染。
中和抗体滴度和免疫防护特别是与防感染的免疫防护相关性更好。无法确定个体中和抗体滴度多少就不会感染,但在群体上可根据中和抗体滴度推测整体的感染风险高低。
总抗体、IgM和IgG等与中和抗体的关系(如图):中和抗体可能是IgG、IgM、IgA等,但不是所有的IgG、IgM、IgA都是中和抗体,试剂盒检测到的IgG、IgM、IgA等结果不能等同于中和抗体的结果。
二.如何检测新冠病毒抗体?
1.用什么试剂?
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抗体检测试剂盒有40多种,检测的原理主要有胶体金法、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等,其中化学发光法和酶联免疫法需要特殊仪器检测。
(https://www.nmpa.gov.cn/zhuanti/xgqxchpxx/xgqxchpxxgzhbdshj/index.html)
点击链接可查看国产新型冠状病毒检测试剂注册信息
2.采什么样的标本检测?
通常采集血液标本,无需空腹。根据检测试剂盒要求,采集的标本类型有血清、血浆、全血、指尖血等。
3.去哪里检测?
具备资质并开展新冠病毒抗体检测服务的医院、疾控、第三方检测机构。
4.结果怎么看?
常见结果参考如下:
注意:
1.由于不同检测机构所用的检测试剂的检测原理和仪器有所不同,抗体检测的结果无法标准化,出具的结果报告可能有差异。
2.抗体检测的结果需综合个人检测项目、自身临床症状、疫苗接种史、流行病学史等由专业人员进行解读。
三.检测新冠病毒抗体的意义?
1.临床辅助诊断
单纯的新冠病毒IgM、IgG抗体检测结果不能作为新冠病毒感染确诊和排除的依据,但与新冠病毒核酸、抗原协同检测可用于辅助诊断新冠病毒感染。
2.个体评估
有助于评估疫苗接种或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状态。
3.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基于人群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是采用血清学方法和技术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抽样群体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阐明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流行的规律,评价预防接种的效果等。
血清学调查适用的人群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一是尚未接种疫苗,但是也没有感染的人群,用以估算隐性感染水平;
二是接种了疫苗但是没有感染,用以估算疫苗接种后抗体的水平;
三是近期感染康复后的人群,用于信算抗体持续水平和接种加强针的时间。
四.普通人要不要去检测抗体?
新冠病毒抗体检测的结果并不能真实反应个体体内保护抗体的水平,检测出来的新冠病毒抗体数值较高或者较低,均不能代表受检者绝对安全或无免疫力。
除必要的临床辅助诊断和调查研究,不适用于普通人群的筛查,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进行抗体检测。
但符合下列情况,根据个人意愿可以考虑检测:
①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②感染康复后,想了解体内免疫反应情况;
③接种疫苗后,想了解体内免疫反应情况;
④怀疑感染过新冠病毒(未做核酸或核酸阴性),想进一步明确是否感染;
⑤需要抗体检测的其他情况。
不管抗体检测的结果如何,做好个人防护是第一。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仍需按照免疫程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
根据《新冠病毒疫苗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实施方案的通知》,现阶段可在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接种基础上,在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中开展第二剂次加强免疫接种。第二剂次加强免疫与第一剂次加强免疫时间间隔为6个月以上。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