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疫奶枣感染风险有多大?
近日,山东枣庄一企业的部分奶枣产品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并销往重庆、浙江、四川等25个省份,引发社会关注。 这批“涉疫”奶枣是如何生产的?相关产品将病毒传染给人的风险有多大?
奶枣通常由大枣去核、外部裹上奶粉制成,是当下不少年轻人喜爱的零食。此次枣庄流出的“涉疫”奶枣,是由于生产企业使用了核酸检测阳性的乳清粉所致。
“涉疫”奶枣流通后,风险有多大?
2月1日下午,山东省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经专家组综合研判认为,这批涉疫奶枣所携带的新冠病毒较大可能性是核酸片段或死病毒,几乎不存在活病毒,感染人的可能性极低。山东省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域首席专家雷杰介绍,从专业角度考虑,低温湿润环境适合病毒生存,乳清粉是干粉,干粉里面不适合病毒存活;从技术角度来说,奶枣或者乳清粉虽然核酸检测呈阳性,但病毒载量很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不是活病毒,不具有传染性。此外,目前所有涉及人员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包括最早接触这批乳清粉的工人。“基于这三点,我们可以判断,通过这个途径,感染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主要依据有:
一是枣庄市的加工企业自1月5日开始使用这批原料加工奶枣,加工企业员工及其家属全部进行了新冠病毒核酸和血清抗体检测,至今结果均为阴性。另外,1月5日至今,已经超过了报道记载新冠肺炎的最长潜伏期,可以判定加工企业员工及其家属这一涉事的最高风险人群至今是安全的。
二是至今为止,根据山东省以及部分省份反馈的信息,食用过该产品的人群还没有发现感染者。
三是核酸检测结果表明,涉事产品病毒载量极低,按照既往文献和观察,这个病毒载量尚没有人感染的报道,因此造成人感染的可能性极低。
四是如果有公众食用过这批涉疫奶枣,也不要恐慌,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消息,截至目前还没有发现因为食用进口或冷链食品而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李宁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新冠病毒是呼吸道病毒,经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极小。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主要是针对病毒的核酸片段,无论是活病毒、死病毒,都可能检出核酸阳性;食品检出核酸阳性,不代表它就具有传染性。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消费者经采购、加工食品而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报道。
如果买了涉疫奶枣应该怎么处理?
不必过于恐慌!
本次涉疫奶枣是“山东久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1月5日后生产的产品。
公众如家中有购买奶枣的,可对照生产厂家及生产日期进行自查。
如果公众有购买或食用过这批涉疫奶枣,首先不要恐慌,其次不要随意丢弃涉疫产品,应做好封存后及时联系当地疫情防控部门,配合疫情防控人员开展必要的采样检测、处置等工作。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