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答如何预防野生蘑菇中毒
根据广西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显示,5月份起,广西野生蘑菇中毒事件明显增加。近期,南宁、恭城、兴安、临桂、全州、钟山等地相继发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广西疾控中心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价所蒋玉艳所长就公众关注的野生蘑菇中毒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问:今年监测情况如何?
答:今年以来,我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显示,我区报告毒蘑菇中毒事件28起,发病人数135人,死亡3人。与去年同期相比,事件数增加了3倍,发病人数增加了4倍。全区大部分地区均有报告,发生较多的地区如桂林、河池、梧州、贺州等植被比较丰富的山区。毒蘑菇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广西从3月份开始,5-6月份是发病高峰,持续到9月份左右。发生主要场所是家庭。中毒原因是误食有毒蘑菇。
问:为什么毒蘑菇中毒事件频发?原因是什么?
答:1.季节因素:高温多雨的季节,野生蘑菇生长旺盛。
2.饮食习惯:老百姓对野生蘑菇的喜爱。
3.认知程度:老百姓缺乏对毒蘑菇识别的基本知识和鉴别能力。
4.疫情影响:外出务工人员减少,采食行为增加。
问:怎样鉴别有毒的蘑菇?如何避免误食?
答:我国野生蘑菇资源非常丰富,已知蘑菇种类估计在4000种以上,其中目前已知的毒蘑菇400多种。毒蘑菇的鉴别是非常困难的,许多民间鉴别方法并不科学。如有人说色彩鲜艳的蘑菇有毒,色彩不鲜艳的蘑菇无毒;有人说与银器、大蒜、生姜等同煮变黑的蘑菇有毒;有人说生虫的蘑菇无毒等等,这些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避免误食的方法:
1.最好的预防中毒方法是: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
2.不认识的蘑菇不要吃。
3.吃蘑菇不要同时饮酒。
4.最好不要吃杂菌。
5.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鞋(菌托)的蘑菇多有毒,尽量不吃!
问:误食有毒的蘑菇怎样急救?
答:1.催吐:中毒者神志清醒的情况下尽快催吐。可用手指抠咽部或用器具压迫舌根部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容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物吸收。
2.立即就医:中毒后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最好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便鉴定种类,确定治疗措施。
问:市场上有没有这种毒蘑菇出售?是否了解,目前在毒蘑菇中毒的人中,是自采蘑菇还是购买的蘑菇?
答:目前中毒原因主要为误食自采野生蘑菇,偶有路边购买野生蘑菇引起中毒。今年报告有1起因购买路边摊野生蘑菇引起的中毒。
问:蘑菇中毒主要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1.胃肠炎型:多在进食后10分钟-2小时发病,胃肠道症状,预后良好。
2.神经精神型:多在进食后10分钟-6小时发病,精神症状、幻觉等,预后良好。
3.肝肾损害型:多在进食后数小时-30小时发病,有假愈期,死亡率高。
4.光敏性皮炎型:多在进食后24-48小时发病,皮肤红肿或疱疹,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预后良好。
5.横纹肌溶解型:多在进食后15分钟-2小时发病,早期胃肠道症状,6-12小时出现酱油色尿、肌肉酸痛、肢体无力等横纹肌溶解症状。可导致急性肾衰死亡。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