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破伤风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30日
来源:预防医学编辑部 阅读次数:
分享到:
日常生活中,人们难以避免被利器刺伤、划破皮肤,很多人认为一点小伤没什么大不了,清理一下过一阵子自然会好。基于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破伤风杆菌有可能趁虚而入。破伤风一旦发作,死亡率是极高的。
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毒素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破伤风杆菌分布极广,牛、马、羊等家畜的粪便中含菌量很高,某些人群的粪便也常常带菌。细菌在有利环境下形成芽胞,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泥、尘埃中。各种深刺伤、裂伤、烧伤、弹伤、挤压伤、开放性骨折和动物咬伤等均为破伤风杆菌芽胞侵入人体创造了条件。破伤风杆菌容易在细狭的伤口存活。
破伤风的症状有哪些?
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出现症状的时间因人而异,短则一两天,长则数月,一般为1—2周。最常见的症状是牙关僵硬,其他症状有吞咽困难、躁动,颈项、上肢或下肢僵硬,头痛、发热、咽喉痛、寒战和抽筋,之后病人还会出现张口困难、苦笑或狂笑面容、尿潴留、便秘等。病人的神智通常是清醒的,但反复后可能会出现昏迷,发病者有一半以上可因救治无效死亡。
生活中常见的感染途径
1.农民在田间劳动时,如果被农作物的残留秸秆、农具、农机及铁钉等刺伤,极易感染破伤风杆菌。一旦在劳动中出现外伤,千万不可大意,要特别重视预防破伤风。
2.初生儿可因脐带处理不当,产妇可因不卫生清洁的人工流产或分娩而感染。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为5—7天,俗称“五日风”“七日风”。所以,产妇生产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避免不卫生器械造成产妇和婴儿感染破伤风杆菌。
3.刀具等利器造成的外伤。
如何预防破伤风?
1.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是受伤者不能麻痹大意,即使是小的外伤,也必须及时用淡盐开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红药水或碘酒等。由于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必须在缺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因此,凡是比较深而脏的伤口,尤其是被旧钉、木刺深扎或伤口里有污泥时,一定要到医院处理,以防伤口感染发炎,同时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预防破伤风。
2.破伤风杆菌喜欢在无氧的环境下繁殖,所以伤口不是必须包扎的可以选择不包扎;如需包扎,要做好伤口的清洁工作。
3.产妇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分娩。
4.新生儿应在出生后3—5月时开始接种3次百白破三联制剂,每次间隔至少28天,2岁时再加强1次。
什么是破伤风?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毒素所致的急性传染病。破伤风杆菌分布极广,牛、马、羊等家畜的粪便中含菌量很高,某些人群的粪便也常常带菌。细菌在有利环境下形成芽胞,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泥、尘埃中。各种深刺伤、裂伤、烧伤、弹伤、挤压伤、开放性骨折和动物咬伤等均为破伤风杆菌芽胞侵入人体创造了条件。破伤风杆菌容易在细狭的伤口存活。
破伤风的症状有哪些?
感染破伤风杆菌后出现症状的时间因人而异,短则一两天,长则数月,一般为1—2周。最常见的症状是牙关僵硬,其他症状有吞咽困难、躁动,颈项、上肢或下肢僵硬,头痛、发热、咽喉痛、寒战和抽筋,之后病人还会出现张口困难、苦笑或狂笑面容、尿潴留、便秘等。病人的神智通常是清醒的,但反复后可能会出现昏迷,发病者有一半以上可因救治无效死亡。
生活中常见的感染途径
1.农民在田间劳动时,如果被农作物的残留秸秆、农具、农机及铁钉等刺伤,极易感染破伤风杆菌。一旦在劳动中出现外伤,千万不可大意,要特别重视预防破伤风。
2.初生儿可因脐带处理不当,产妇可因不卫生清洁的人工流产或分娩而感染。新生儿破伤风潜伏期为5—7天,俗称“五日风”“七日风”。所以,产妇生产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避免不卫生器械造成产妇和婴儿感染破伤风杆菌。
3.刀具等利器造成的外伤。
如何预防破伤风?
1.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是受伤者不能麻痹大意,即使是小的外伤,也必须及时用淡盐开水清洗伤口,然后涂上红药水或碘酒等。由于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必须在缺氧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因此,凡是比较深而脏的伤口,尤其是被旧钉、木刺深扎或伤口里有污泥时,一定要到医院处理,以防伤口感染发炎,同时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预防破伤风。
2.破伤风杆菌喜欢在无氧的环境下繁殖,所以伤口不是必须包扎的可以选择不包扎;如需包扎,要做好伤口的清洁工作。
3.产妇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分娩。
4.新生儿应在出生后3—5月时开始接种3次百白破三联制剂,每次间隔至少28天,2岁时再加强1次。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