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献给父母的爱!如何教会父母会吃少得病呢?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在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汉族的传统节日,又称“登高节”。因其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开展祭祖和推行敬老崇孝活动。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器官功能出现渐进性的衰退这些改变均可明显影响老年人摄取、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能力,使得老年人营养缺乏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因此老年人要实现成功老龄化,减少疾病的发生,就需要有正确的营养指导。
一、 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载:"论曰:"人年五十以上,阳气日衰,损与日至,心力渐退,忘前失后,兴居怠惰,计授皆不称心,视听不稳,多退少进,日月不等,万事零落,心无聊赖,健忘嗔怒,情性变异,食饮无妙,寝处不安……,"生动地论述了人在年老过程中的生理等一系列变化,具体有哪些变化呢?
1.细胞数目下降而出现肌肉萎缩。
2.身体水分减少,影响体温调节,降低老年人对环境温度改变的适应能力。
3.骨组织矿物质和骨基质均减少,易出现骨质疏松症。
4、基础代谢降低大约降低15%~20%,脂肪组织相对增加,易肥胖。
5、合成代谢降低,分解代谢增高,引起细胞功能下降。
6、消化系统消化液、消化酶及胃酸分泌量的减少。
7、心脏功能及脑功能、肾功能及肝代谢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二、为了适应身体的变化,维持生理正常功能,如何做到合理膳食?
老年人除了身体功能有不同程度的衰退,大多数营养需求与成年人相似,所以一般人群的膳食指南也适用于老年人。但老年人膳食指南则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基础上,补充了更适合老年人特点的膳食指导内容。
1、老年人膳食关键推荐
(一)少量多餐细软;预防营养缺乏
(二) 主动足量饮水;积极户外活动
(三)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
(四)摄入充足食物;鼓励陪伴进餐
2、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
1谷类为主,粗细搭配,适量摄入全谷物食品
保证粮谷类和薯类食物的摄入量。每日摄入谷类250 g~300 g,其中全谷物食品或粗粮摄入量每日50 g~100 g,粗细搭配。
2常吃鱼、禽、蛋类,保证优质蛋白质供应
平均每日摄入鱼虾及禽肉类食物50 g~100 g,蛋类25 g~50 g,畜肉(瘦)40 g~50 g。保证优质蛋白质占膳食总蛋白质供应量50%及以上。
3适量摄入奶类、大豆及其制品
每日应摄入250 g~300 g鲜牛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同时每日应摄入30 g~50 g的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如豆浆、豆腐、豆腐干等)。
4摄入足量蔬菜、水果,多吃深色蔬菜
保证每日摄入足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每日蔬菜摄入推荐量为300 g~400 g,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每日水果摄入推荐量为100 g~200 g。
5饮食清淡,少油、限盐
饮食宜清淡,平均每日烹调油食用量控制在20 g~25 g,尽量使用多种植物油。少吃腌制食品,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0 g。
6主动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主动、少量多次饮水,以维持机体的正常需求。推荐每日饮水量在1.5 L~1.7 L,以温热的白开水为主。
7如饮酒,应限量
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男性不超过25 g,女性不超过15 g。患肝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老年人不宜饮酒,疾病治疗期间不应饮酒。
8食物细软,少量多餐 ,保证充足食物摄入
食物应细软,切碎煮烂,不宜提供过硬、大块、过脆、骨/刺多的食物。通过烹调和加工改变食物的质地和性状,易于咀嚼吞咽。保证充足的食物摄入,每日非液体食物摄入总量不少于800 g。
9愉快进餐,饭菜新鲜卫生
营造温馨愉快的进餐环境和氛围,自助餐点和养老院的老年人应集中用餐。需要时由家人、养护人员辅助或陪伴进餐。食物要新鲜卫生。
10合理补充营养,预防营养不足
膳食摄入不足时,合理使用营养补充剂。对于吞咽困难的老年人,在临床营养师或医生指导下,选用合适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医用食品)。
65岁以上老年人每日食物推荐摄入量
食物类别 |
推荐摄入量(克/日) |
食物类别 |
推荐摄入量(克/日) |
谷类 |
200~250 |
坚果(/周) |
50~70 |
全谷杂豆 |
50~150 |
畜禽肉 |
40~50 |
薯类 |
50~75 |
蛋类 |
40~50 |
蔬菜 |
300~450 |
水产品 |
40~50 |
水果 |
200~300 |
油 |
25~30 |
乳类 |
300 |
盐 |
<6 |
大豆(/周) |
105 |
|
|
简单的说,遵循“十个网球”膳食原则即可
温馨提示
秋季的天气越来越寒凉,早晚温差大,抵抗力差的容易感冒生病,特别是老年人易患心脑血管疾病,如何养生呢?
1、均衡饮食;2、调理脾胃; 3、预防秋燥;5、注意保暖;6、早睡早起;7、加强锻炼; 8、适时进补;9、多喝温水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