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健康教育>热点信息>内容>

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知识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11日 来源:免规所 阅读次数:
    一、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危害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导致的一种常见传染性疾病。该病毒可以造成感染者的肝脏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多数人以慢性感染为主,少数患者可转变为肝硬化或肝癌导致死亡。部分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由于慢性乙肝患者病程迁延反复,目前在临床上难以完全治愈,疾病负担较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急性乙肝患者可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部分患者出现黄疸。病程超过6个月则转变为慢性乙肝患者,可反复出现乏力、纳差、厌油,肝肿大及肝区不适,病情严重者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肝掌、腹水等临床表现。
    三、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比较复杂,除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外,还能通过没有防护的性行为和被污染的血液传播(如公用牙刷和穿耳孔针具,重复使用注射针头和针管以及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日常工作或生活学习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给他人。
    四、乙肝疫苗的保护作用
    1.乙肝疫苗能够安全有效的预防乙肝和因乙肝导致的肝癌,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界上第一支抗癌疫苗”。
    2.接种乙肝疫苗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保护效果一般可持续12 年~15年,免疫效果良好,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加强免疫。
    3.新生儿在出生后按0.1.6月免疫程序接种3针乙肝疫苗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母亲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新生儿在出生时除接种乙肝疫苗外,还应及时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
                     
 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程序
 
接种时间 母亲HBsAg“阴性”
出生后24小时 尽快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
出生后满1个月 接种第2针乙肝疫苗
出生后满6个月 接种第3针乙肝疫苗
 
接种时间 母亲HBsAg“阳性”
出生后12小时 尽快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和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
出生后满1个月 注射第2针乙肝疫苗
出生后满6个月 注射第3针乙肝疫苗
完成第3针疫苗后1~6个月 验血查验儿童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
确定是否需要补种疫苗或已被感染
    五、乙肝的综合防控措施
    1.控制传染源。加强乙肝患者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管理,急性乙肝患者应进行隔离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携带者不得献血。现症感染者不能从事饮食业、幼托机构等工作。
    2.切断传播途径。严格医疗器械消毒,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注射或一人一用一消毒器具。提倡使用一次性使用医疗器械。加强血制品管理。加强托幼保育单位及其他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
    3.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新生儿在出生后24 小时内应接种乙肝疫苗。与HBV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医务工作者、同性恋者、药瘾者等高危人群和从事幼托教育、食品加工、饮食服务等职业的人群均应接种乙肝疫苗。
    六、乙肝感染者日常保健
    1.乙肝感染者应定期做医学检查,一般推荐每半年开展一次,以保证自己的健康,正常工作和学习。
    2.谨慎选择药物治疗。并不是每一个乙肝感染者都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但如果肝功能持续异常,则可能需要治疗。规范治疗可降低肝脏损伤、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3.避免肝脏损伤。乙肝感染者应避免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运动,均衡饮食, 不要盲目过多地滥用药物。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