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9日
来源:免规所 阅读次数:
分享到:
一、什么是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粪-口途径感染,甲肝病毒通常由病人的粪便排除体外,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肠道而感染,是一种典型的肠道传染病。任何年龄人群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可引起暴发流行。

二、患上甲型肝炎会出现什么症状?
甲肝患者临床上以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不会转变为慢性,无症状感染者常见。多数急性甲型肝炎预后良好,经适当休息、合理的营养及药物辅助治疗,病程大多可以自愈。部分患者也可转变为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高。
三、如何预防甲型肝炎?
(一)接种甲肝疫苗
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接种甲肝疫苗后可获得良好的免疫力,免疫力一般可持续5~10年。凡是对甲肝病毒易感者均应接种。
我国儿童免疫规划程序规定儿童在1岁半时需接种甲肝疫苗。成人接种则无年龄限制。甲肝疫苗主要有2种,一种是甲肝减毒活疫苗,只需接种1针,另一种是甲肝灭活疫苗,则需接种2针,2针之间需间隔6个月。
对于甲型肝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婴幼儿,应于接触后一周内注射人丙种球蛋白,剂量为0.02~0.05毫升/Kg,可防止发病,最迟不宜超过2周。
(二)其他预防措施
注意日常饮食卫生,烹调一定要将食物充分加热、煮熟煮透,尽量不生吃海产品,应饮用开水,避免饮用生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共用餐具消毒,最好实行分餐,生食与熟食切菜板、刀具和贮藏容器均应严格分开,防止污染。加强水源及粪便的管理,避免污染生活水源。普及卫生常识,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发现甲型肝炎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做好病人呕吐物及粪便等污染物无害化处置,住室、活动的房间和衣物要消毒,甲肝病人从发病之日起需隔离三周,减少他人被传染的风险。无症状的病人接触者要进行45天医学观察。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粪-口途径感染,甲肝病毒通常由病人的粪便排除体外,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肠道而感染,是一种典型的肠道传染病。任何年龄人群均可患本病,但主要为儿童和青少年。冬春季节是甲肝发病的高峰期,可引起暴发流行。

二、患上甲型肝炎会出现什么症状?
甲肝患者临床上以发热、乏力,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不会转变为慢性,无症状感染者常见。多数急性甲型肝炎预后良好,经适当休息、合理的营养及药物辅助治疗,病程大多可以自愈。部分患者也可转变为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高。
三、如何预防甲型肝炎?
(一)接种甲肝疫苗
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型肝炎最有效的措施。接种甲肝疫苗后可获得良好的免疫力,免疫力一般可持续5~10年。凡是对甲肝病毒易感者均应接种。
我国儿童免疫规划程序规定儿童在1岁半时需接种甲肝疫苗。成人接种则无年龄限制。甲肝疫苗主要有2种,一种是甲肝减毒活疫苗,只需接种1针,另一种是甲肝灭活疫苗,则需接种2针,2针之间需间隔6个月。
对于甲型肝炎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婴幼儿,应于接触后一周内注射人丙种球蛋白,剂量为0.02~0.05毫升/Kg,可防止发病,最迟不宜超过2周。
(二)其他预防措施
注意日常饮食卫生,烹调一定要将食物充分加热、煮熟煮透,尽量不生吃海产品,应饮用开水,避免饮用生水。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共用餐具消毒,最好实行分餐,生食与熟食切菜板、刀具和贮藏容器均应严格分开,防止污染。加强水源及粪便的管理,避免污染生活水源。普及卫生常识,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发现甲型肝炎病人应及时隔离治疗,做好病人呕吐物及粪便等污染物无害化处置,住室、活动的房间和衣物要消毒,甲肝病人从发病之日起需隔离三周,减少他人被传染的风险。无症状的病人接触者要进行45天医学观察。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