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健康教育>热点信息>内容>

夏季如何预防毒蘑菇中毒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6日 来源:广西疾控食品所 阅读次数:

当前已进入盛夏季节,雨量多,温度高,湿度大,适合野生蘑菇生长,为毒蘑菇中毒事件的高发季节。

毒蘑菇的特点:颜色美丽,长有疣状物,表面粘脆,蕈柄上有蕈环,蕈托;多生长在腐物或粪肥上,多数不生虫子有腥辣,苦,酸,臭味碰坏后易变色或流出乳状汁毒蘑菇是一类极强的天然毒性植物,毒蘑菇有毒成份很复杂,一种毒蕈可含几种毒素,而一种毒素又可存在于数种毒蕈中。毒蘑菇中毒素难以去除和破坏,中毒多发生于高温多雨季节,往往由于个人采摘野生蘑菇,又缺乏识别有毒与无毒蘑菇的经验,误食而造成。

部分老百姓采集、食用野生蘑菇存在两个盲点:一是采集、食用野生蘑菇时,没有想过要去判断野生蘑菇能不能吃;二是对毒蘑菇危害认识不够,把毒蘑菇中毒当作胃肠道疾病来处理,耽误了救治时间。近年来,许多不会识别野生蘑菇的人也爱上山捡野生蘑菇,作为休闲活动可以,但切不可将不认识的野生蘑菇轻易食用。一些剧毒蘑菇的外表与食用蘑菇很像,城乡居民不要采食不认识的、未证实安全性的野生蘑菇,防止类似毒蘑菇中毒事件再次发生。

一般来说,不同毒蘑菇所含的毒素不同,引起的中毒表现也各不相同,但一般可分为四类一是胃肠炎型:发病迅速,误食毒菌后10分钟至2小时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上吐下泻,剧烈腹痛的胃肠道症状,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导致死亡二是神经精神型:进食毒菌后10分钟至6小时除出现胃肠炎型症状,还会出现瞳孔缩小、唾液增多、兴奋、幻觉、步态蹒跚等症状三是溶血型:潜伏期为6小时到2天,初时主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3至4天后皮肤变黄、肝脾肿大,严重者抽搐、昏迷,进而因急性肾功衰竭而死亡四是多脏器损伤型:进食毒菌后10至30小时出现胃肠炎型表现,随后出现肝、脑、心、肾等多脏器损害的情况,以肝脏损害最为严重这种类型中毒最为严重,病情凶险,若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例如百毒伞,其毒性之烈令人震惊,50克百毒伞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而且毒蘑菇中毒还没有特效解毒剂。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