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份全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通告
卫通〔2010〕5 号
2010年2月份全国甲型H1N1流感
防控工作情况
截至
2010年2月份,全国流感哨点监测结果显示,医院共报告流感样病例19.7万例,比1月份(255692例)减少22.9%,全国流感流行强度与前两年同期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流感病例占流感样病例的比例为24.4%,比2010年1月份报告的比例(29.4%)有所下降;甲型H1N1流感病例占流感病例的比例为11.1%,比2010年1月份报告的比例(36.6%)明显下降。
2010年2月份我国内地疫情有以下特点:
——病毒基因测序未发现明显变异。2月份,国家流感中心共对58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测序,未发现耐药性毒株;病毒毒力、致病力和抗原性未发生明显变化。
——甲型H1N1流感每周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数、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的比例(ILI%)、甲型H1N1流感病例占流感病例的比例均维持在较低水平,全国暴发疫情明显减少。
——新增重症和死亡病例数降至较低水平。孕妇在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0.5%和19.2%,与1月份的比例基本持平。
——全人群免疫保护水平不断提高。综合部分地区人群感染水平调查结果和甲型H1N1流感疫苗接种情况,专家推算,我国内地约30%的人口具有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力。
二、主要防控工作进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按照依法、科学、规范、有序的工作原则,继续坚持“强化预防措施、突出重点环节、加强重症救治、减少疫情危害”的策略,努力减少疫情对公众健康的危害和对社会生产生活秩序的影响。
一是切实做好春节期间疫情防控工作,组织专家分析研判春节期间甲型H1N1流感疫情形势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各相关部门科学指导各地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春节期间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健康、安全的春节。
二是强化监测工作。继续做好疫情监测,特别是春节、春运和学校开学期间的疫情监测工作,密切关注流感样病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变化趋势,以及病毒耐药性和变异等情况。开展人群甲型H1N1流感免疫状况血清学抽样调查,及时了解人群免疫水平,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三是继续推进疫苗生产和接种工作。截至
四是加强重症病例的救治工作。民政部、卫生部联合下发通知,指导各地认真做好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重点加强贫困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的医疗救助,努力解决困难群众中重症患者的医疗费用。
三、疫情趋势分析
根据流感监测数据,专家认为我国甲型H1N1流感已度过秋冬流感高峰期,目前处于低发期,病毒监测没有发现明显变异。专家估计我国近期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暴发流行,但不排除在局部地区和人口集中场所(如学校等)出现小范围的聚集性疫情。考虑我国人群中甲型H1N1流感有效的免疫保护屏障尚未形成,现有的防控措施不能松懈,同时要高度关注季节性流感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控制。
四、对公众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建议
目前,全国正处于呼吸道传染病易发时期,公众要提高自我防护意识,科学防控甲型H1N1流感。
(一)长途旅行的群众应科学做好旅途中的个人防护。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衣袖、手帕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以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用过的纸巾要扔入垃圾箱。
(二)慢性病患者、孕妇、肥胖者、婴幼儿和老人等易成为甲型H1N1流感重症的高危人群,应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活动,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应立即就医。
(三)居家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和有发热等呼吸道症状者,应尽量减少外出,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到人群密集场所,尽量避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必须外出或与他人接触时应戴口罩。
(四)公众在交通工具、大型聚会等公共场所发现有发热等呼吸道症状者,要科学理性对待,避免不必要的恐慌。甲型H1N1流感主要经呼吸道飞沫直接传播,只要正确佩戴口罩即可有效阻断其传播。
(五)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尤其是出现高烧持续不退或病情反复者,应立即就医,如有禽类接触史,应在就医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情况。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