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疾病查询>G>内容>

钩端螺旋体病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1日 来源:中国CDC 阅读次数: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鼠类及猪是主要传染源,呈世界性范围流行。临床以早期钩端螺旋体败血症,中期的各器官损害和功能障碍,以及后期的各种变态反应后发症为特点。重症患者可发生肝肾功能衰竭和肺弥漫性出血,常危及患者生命。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是“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就地治疗。本病治疗应重视以有效抗生素及时消灭机体内病原体,对控制病情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应强调休息,细心护理,注意营养,酌情补充热能及维生素B族和C。
    钩体病的治疗须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抗菌疗法是钩端螺旋体病是基本的治疗措施,是早期治疗的核心。青霉素G为首选药物,庆大霉素次选,强力霉素、四环素等亦可酌情选用。

    控制措施

    (一)预防措施 由于全国疫情分布广泛,钩体病的防治工作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才能控制本病的流行。对流行严重的省区进行流行病学监测,降低发病率,同时贯彻“三早一就”的原则降低病死率,保护劳动力,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 

    (二)病人、接触者及环境的管理:一旦发现疫情立即报告防疫部门,以便采取防制措施。如避免接触钩体疫水、预防服药、灭鼠、圈猪、水源消毒和对疫水设置警示牌。

    (三)流行期措施:在钩体病发生流行的疫点,要对病人和受钩体污染的环境进行管理。对病人及时治疗,在疫点对传染源进行带菌率调查,如猪带菌率、鼠密度和鼠带菌率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或消灭传染源的措施。对流行的菌型进行鉴定,以便于采取针对性预防和治疗措施。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