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
高血压定义和概念
非同日三次血压测量,血压≥14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也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两类:
1.原发性高血压
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病因尚未明确的独立疾病。
2.继发性高血压
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在这类疾病中病因明确,高血压仅是该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血压可暂时性或持久性升高。
高血压的自我保健
控制情绪波动,减轻精神压力。高血压患者情绪易波动,很容易受周围事件的影响产生恐惧和过度的焦虑,导致内分泌紊乱引起血压的进一步升高,使血压波动过大,也可以出现口服常规降压药而血压控制不满意的现象。所以高血压患者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事件,保持平静的心态。
注意均衡饮食,加强营养,休息充足,锻炼身体,以提高自己的机体抵抗力。在饮食上注意每天摄入优质蛋白质,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C的新鲜水果,戒烟戒酒。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类降压药和降血脂药物的病人不应吃柚子,以免影响药物疗效。高血压病人不宜做剧烈运动,平时锻炼应选择做一些轻度或中度的适量运动,以免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时服药,平稳控制血压。有些高血压病人治疗不规范,不能坚持用药,有自行停药、换药的现象,这样会使患者血压再一次增高,甚至一些患者由此而发生心、脑、肾的合并症。因此高血压病人做好家庭自我血压监测十分必要,并应依此调整用药。如血压控制平稳,不要随意更换药物,如血压控制不理想;血压过高或波动过大,应及时去医院就诊,调整用药量和药物的种类,合理搭配使用降压药,以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