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疾病查询>D>内容>

登革热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1日 来源:中国CDC 阅读次数: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 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应做好疫情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扩散。患者发病最初5天应防止其受蚊类叮咬,以免传播。典型患者只占传染源的一小部分,所以单纯隔离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预防措施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应动员群众实行翻盆倒罐,填堵竹、树洞。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室内成蚊可用敌敌畏喷洒消灭,室外成蚊可用50%马拉硫磷、杀螟松等作超低容量喷雾,或在重点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 登革热的预防接种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不能用于疫区。
    登革热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输入性病例是我国登革热发生的主要原因。

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

   主要症状和体征

    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束臂试验阳性或淤点,皮肤、齿龈、鼻腔少量出血,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无论在登革热流行地区长期居住还是短期逗留,都有可能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患登革热。目前全世界还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

预防登革热:

1.到登革热流行区旅游或生活,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

2.如果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3.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分量;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5.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6.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

7.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