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第二场)文字实录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4日 来源:急性传染病防制所 阅读次数:

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

新闻发布会

(第二场)

 

图片1.png 

发布会现场

 

一、发布会名称

广西“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第二场)

 

二、时间

2025年2月13日(星期四)上午10:00

 

三、地点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3楼会议室(新民路2号)

 

四、主要内容

介绍近期特别是春节期间医院门急诊有关情况及春节后健康养生、疾病防治有关内容。

 

五、主持人

覃素媛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

 

六、发布人

黄文新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

陈国忠   广西中医脾胃病质控中心主任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脾胃病科主任

余劲明 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李 卫 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雷 灵 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主任 

王 晶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副主任医师

管书竹   南宁市江南区亭子卫生院

    淡村卫生室大学生村医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

覃素媛

 图片2.png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时令、时事与健康”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将向大家重点介绍近期特别是春节期间医院门急诊有关情况及节后健康养生、疾病防治有关内容。

 

出席本次发布会的嘉宾有: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黄文新先生,广西中医脾胃病质控中心主任、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陈国忠先生,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余劲明女士,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李卫先生,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主任雷灵女士,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王晶女士,南宁市江南区亭子卫生院淡村卫生室大学生村医管书竹女士。

 

首先,请黄文新先生介绍近期特别是春节期间医院门急诊有关情况。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

黄文新

 图片3.png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尽管春节假期已过,但是按照传统习俗,只要还是正月,我们都还认为年还没有过完,年味尚在。借此机会,衷心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广西卫生健康事业的关注和支持,也给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蛇年巳巳如意。

 

春节期间,广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不停摆,为生命“站岗”,为人民“守岁”。特别是许多门急诊医务人员坚守岗位,护佑健康,既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保障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也想群众之所想,努力满足普通患者日常诊疗需求,为人民群众撑起一把健康保护伞。下面,我向大家介绍春节期间广西医疗机构门急诊有关医疗服务保障情况:

 

一是筑牢院前急救网络。院前急救事关民生福祉与人民安全,是急危重症医疗服务体系的首要环节。近年来,广西不断加强和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14个设区市都构建了较为成熟的院前急救网络,救治能力稳步提升。春节期间,广西充分发挥院前急救网络在急危重患者救治、转运的关键作用,医务人员冲锋在前,为坚实护航八桂壮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康作出了积极贡献。据统计,广西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120救护车出车量达到14640辆次,累计转运患者13449人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春节期间出现较大规模的人员流动,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和公安厅联合构建的交通事故绿色救治通道积极发挥作用,院前急救网络累计救治交通伤患者达到1156人次。

 

二是狠抓急诊救治窗口。近年来,广西把构建更加完善的急诊急救体系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推进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新生儿救治等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急诊急救能力及各类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急诊科作为急危重症救治的第一阵地,春节期间,广西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共有18149名医务人员坚守在急诊工作岗位,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就医需求,累计救治患者达到426860人次。

 

三是全力保障日常诊疗服务。广西各级医疗机构秉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年前统筹做好预判,加大医疗资源统筹力度,合理安排门诊医务人员排班和门诊服务时间,科学做好药品、设备、医用物资等资源储备和调配,扎实做好各项门诊服务应急保障工作,坚决满足人民群众日常门诊医疗服务需求。春节期间,广西共有480家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提供了门诊服务,46901名医务人员坚守在门诊岗位,各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无节假日门诊服务”“一次挂号管三天”等便民服务措施。春节期间,呼吸、消化和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就诊患者较多,这与秋冬季呼吸道疾病传播,春节期间易出现的暴饮暴食、酗酒以及熬夜等不良习惯有关,也请大家在享受佳节惬意之时,更要当好自身健康管理员,以良好的体魄迎接蛇年新春的到来。

 

最后,我特别要感谢春节期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全体医务人员,感谢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广西提供了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确保5000多万壮乡群众度过了一个欢乐、祥和、健康的春节。谢谢!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

覃素媛

感谢黄文新先生的介绍。下面进入现场提问环节,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有问题的请举手。

 

广西日报记者

图片4.png 

 

众所周知,春节期间知名艺人因流感并发肺炎离世。请问,广西当前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最新监测结果如何?流感为何会致命?哪类人群为流感重症高风险人群?患流感后出现何种症状应立即就医?谢谢!

 

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防制所副主任医师

王晶

 图片5.png

 

谢谢您的提问。今年春节期间,刚好遇到寒潮降温,天气寒冷,加上春节走亲访友,人员流动性大,容易患上流感,进而可能导致严重肺部疾病。如果出现严重不适,应及时就医。

 

今年以来广西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各哨点医院监测的门急诊患者中流感样病例的占比明显低于去年同期水平。春节假期期间,广西报告的流感病例较节前同期下降23.9%,较去年同期下降37.1%。急性呼吸道疾病多病原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流感病毒仍是广西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以甲型H1N1为主。近期随着寒潮天气影响广西,加之春节期间人员跨区域流动以及聚会增多,增加了流感传播风险,不排除后续疫情存在反弹可能。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全名为“流行性感冒”,虽然它名字中含有“感冒”二字,但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普通感冒有着很大的不同,最大的差异在于临床严重性:流感一般表现为高热(39-40℃),并伴有畏寒、头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并发症。其中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出现,进展迅速,不积极治疗会有生命危险,特别是有肺部或心血管基础性疾病的患者;另外,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力衰竭、中毒性休克、脑炎、脑血管意外等其他严重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流感每年在全球可导致300万-500万重症和29万-65万死亡。临床上,通常将年龄小于5岁的儿童、大于等于65岁的老年人、孕妇以及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定义为流感并发症高风险人群。

 

对于流感和普通感冒一般很难从症状上进行分辨,最快速、最精确的方法是病原检测。在流感季节,周边的小区、村庄、学校、办公场所等有流感病例,平素身体健康的人突然出现发热、咳嗽、肌痛或无力症状时,临床上可以诊断为疑似流感。疑似或确诊流感时,符合以下任一情况,需要立即就医接受抗病毒等综合治疗:一是属于并发症高危人群,即儿童、老年人、孕妇以及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二是流感样症状持续进展,超过3天。三是出现39℃以上的高热、使用退热药物效果不佳。四是有剧烈咳嗽、呼吸急促、胸闷、憋气等严重症状。五是出现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意识模糊。谢谢!

 

新华社记者

 

随着公众对个人健康管理重视程度的提升,具备健康监测功能的家用医疗设备受到了广泛关注,家庭自检亦逐步演变为健康管理领域的新趋势。今年春节,越来越多的人在返乡回家探望父母老人的时候,会选择购买一些适合家庭使用的医疗设备产品,以此希望父母老人们蛇年身体健康,请问,针对公众选购家庭用医疗设备,以便做好自身健康管理,有什么好的建议?谢谢!

 

自治区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李卫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春节是家庭团圆、阖家欢乐的喜庆节日,大家都喜欢给自己的父母家人送上新春祝福,比如祝愿他们身体健康、岁岁平安。在我们送上祝福的时候,送礼最好送健康,也希望有条件的群众可以选购一些必要的家用医疗设备产品随手相赠,这更能体现家人间的关怀和温暖。适合家庭使用的医疗设备能够在家里方便快捷的对生理指标进行监测,有效预测居民的健康趋势,为个性化医疗和健康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我们建议居民可根据自身、家人健康状况和健康管理需求,合理选购家庭用医疗设备。

 

一是建议配备体温计、体重秤等设备,开展日常生理指标监测。体温是评估许多疾病病情的重要生理指标,特别是在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为方便快捷的监测体温,建议每个家庭都配备体温计或体温枪等测温工具,目前市场上也陆续出现了一些具备体温监测功能的智能手表、手环等,这些设备能够捕捉体温变化,并且还可以将数据传输至手机APP或云端平台,方便用户随时查看和分析。春节假期过后,减重成为许多人的目标之一,定期测量体重可以有效实现减重计划,因此推荐家庭最好配备体重秤,另外体脂秤适用于所有关心自身健康状况的人群,可以快速了解自身体重、体脂率、肌肉量等多项身体成分信息。

 

二是建议慢性病患者结合自身所患疾病,配备必要的心率、血压、血糖等监测仪器。慢性病患者长期需要动态跟踪部分指标波动情况,以便指导自身用药和做好康复工作。针对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监测血氧饱和度至关重要,家中可配备指夹脉搏血氧仪,必要时根据医生建议购买合适的无创呼吸机或制氧机用于辅助呼吸。规律监测血糖是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必要条件,建议有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最好配备血糖仪。对于罹患高血压或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居民,可通过配备便携式血压计或柔性心电贴,随时监测血压或心率。存在严重心律失常的心脏病患者,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配备心电仪对心率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紧急就医等相应处理措施。

 

三是建议配备必要的智能设备,以便科学安排作息。充足的睡眠和合理运动对于保障健康、提高学习工作效率至关重要。在开展运动的时候,建议大家可通过配备智能手表或手环等设备,记录自身的运动轨迹、步数、热量消耗等数据,这些仪器可根据用户的身体状况和运动目标,提供个性化的运动建议,如推荐适合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当用户长时间静坐不动时,设备会发出提醒,鼓励用户进行适量运动;当生理指标出现异常时,设备会及时发出警报,让用户能够采取相应措施。智能手表和手环内置的睡眠监测功能能够记录并分析我们的睡眠时长、深度睡眠和浅睡眠周期。这些设备能够基于睡眠监测数据,科学指导我们合理安排睡眠时间。

 

总的来说,家庭用医疗设备能够分别满足不同居家人员的需求,通过数据采集和医疗监控,不仅能让居民在家就能得到及时的健康指标反馈,部分较为先进的设备还能通过人工智能分析预测潜在的健康风险,从而实现早诊早治,有效提升居民的自身健康管理能力。谢谢!

 

人民网记者

 

春节过后肠胃都容易闹情绪,肠胃门诊量会暴增。请问从中医的角度应如何调理肠胃,特别是对于有慢性肠胃疾病的患者,有什么护理肠胃的好方法?谢谢!

 

广西中医脾胃病质控中心主任、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

陈国忠

 

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春节后,医院肠胃门诊的病人明显多了起来,很多人出现了呕吐、腹泻、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这些症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春节期间饮食没节制。春节假期大家聚在一起,难免会多喝点酒,吃太多油腻的食物,还有的喝冷饮、冰啤酒,不吃早餐,中饭和晚饭又吃太多,甚至暴饮暴食。作息也不规律,运动又少,再加上天气寒冷容易受寒,情绪波动等,这些都会让脾胃功能受损,出现脾胃湿热、食滞,或者损伤脾胃阳气。冬春季节也是肠道传染病多发季节,密切接触,很容易感染肠道病毒。对于慢性肠胃疾病患者(比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腹泻、肠易激综合症等),这里有一些生活中和用药上护理肠胃的建议:

 

一、饮食需要调理,这是调护脾胃的根本

 

饮食要节制,清淡为主,别暴饮暴食,少吃油炸食品、高糖糕点这些肥甘厚味的东西,不然脾胃的湿热会加重。体质偏寒的人,要少吃冰饮、海鲜这些寒凉食物,不然会伤脾阳,容易引起拉肚子、肚子痛等不适。

 

体质偏寒或体质平和的人可以喝山楂麦芽茶(用炒山楂15克、炒麦芽20克煮水),体质偏热的人可以喝山楂叶布渣叶茶(用山楂叶15克、布渣叶15克煮水),适合那些肚子胀、打嗝的人。粥的话,小米山药粥能健脾,陈皮薏米粥能祛湿,还可以加点生姜暖胃。

 

胃寒的人,如喜欢喝热饮、怕冷,可以适当吃点生姜、胡椒、桂皮、羊肉,能温中散寒。胃热的人,如口干口苦、便秘,可以食用白萝卜、莲藕、绿豆来清热。

 

二、生活作息规律,别熬夜

 

起居要顺应自然,半夜11点到1点是胆经气血最旺的时候,凌晨1点到3点是肝经气血最旺的时候,熬夜会影响肝胆的藏血、疏泄和决断功能,进而影响脾胃消化。

 

早上起来散散步,打打八段锦或太极拳,能促进胃肠蠕动,但注意别饭后马上剧烈运动。

 

情绪不好是胃肠病的重要诱因(比如压力大、焦虑),长期情绪不佳、压力大容易导致肝郁气滞,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等问题。可以喝点玫瑰花陈皮茶(用玫瑰花10克、陈皮5克泡茶,有疏肝解郁的功效),平时要保持心情平和,别过度思虑,以免伤脾。

 

三、如果是慢性肠胃病患者,平时的自我保健注意以下几点

 

药膳方面,四神汤(茯苓、山药、莲子、芡实)炖排骨适合脾虚久泻的人。

 

中成药参苓白术散适合脾虚湿盛的人、香砂六君子丸适合脾虚气滞的人。

 

如果受寒后出现上吐下泻,可以口服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口服液。避免刺激性饮食,慢性胃炎患者要忌辛辣、咖啡、浓茶;容易腹胀、排气的患者要少吃豆类、乳制品这些产气食物。

 

艾灸温补,可以艾灸中脘(肚脐上4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关元(肚脐下3寸),每周2-3次,能温阳散寒。谢谢!

 

健康报记者

 

元宵节过后,新的学期马上开始了。经过一个长假,开学后孩子们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请问应如何应对?现在社会上都非常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请问我们该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如何科学引导?谢谢!

 

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临床心理科主任

雷灵

 

谢谢您的提问。经过一个春节假期,孩子们走亲访友、聚会娱乐,尽情放松。然而,随着假期结束,孩子们将面临开学考、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易产生焦虑情绪,每年春秋开学季均为就诊高峰。因此根据以往孩子们开学前夕的常见问题:“如何预防开学焦虑?如何帮助原来就有情绪问题的孩子?如何帮助休学孩子尽早复学?”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为帮助孩子顺利复学,可从睡眠、饮食、运动及学习规划入手。首先调整作息时间,开学前几天开始调整作息时间,每天早睡早起,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提高睡眠质量;第二节后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减轻肠胃负担。第三适度运动,运动能促进身体血液循环,释放内啡肽,改善情绪,缓解焦虑和疲劳。第四提前梳理学习任务,制定计划并有序推进,避免慌乱,有序规划减轻心理压力。

 

面对有情绪问题的孩子,要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身心状态,允许抑郁、焦虑的存在,理解这些感受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要鼓励孩子积极接受药物治疗同时配合物理治疗及心理治疗,改善情绪状态。遵医嘱按时服药,关注用药效果,定期复诊调整药量,及时优化用药方案。物理治疗是比较有效且常用的治疗方法,具体包含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沉浸式声光治疗等,可促进大脑功能的改善,有效缓解焦虑情绪。此外还可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采用支持疗法、认知行为疗法、音乐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调节其身心状态。

 

对于无法坚持学习的孩子,应尽早到专业机构进行心理行为评估,听取医生的建议,调整学习计划必要时可办理休学。对于治疗康复或病情稳定的孩子,建议经专业评估后尽早复学。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敏感性强、发展迅速、可塑性大,个体差异明显。适当的关注和引导将对孩子一生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在家庭中,家长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孩子管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首先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间要和睦相处,保持良好沟通,避免冲突,同时鼓励孩子参与家庭讨论,倾听他们的声音,增强归属感和责任感。其次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当孩子面对情绪困扰时教会孩子正确表达情绪,合理宣泄负面情绪。再次为提升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学会沟通、合作与换位思考,培养同理心,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和信心。最后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家长一方面要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榜样,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电影等形式,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孩子诚实、善良、勇敢等品质。

 

以上是我对孩子开学焦虑及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相关问题的答复。谢谢!

 

南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在农村,很多人都认为,老年人血压高一点没问题,这一观点正确吗?还有很多人认为自己虽然有高血压,但吃药稳定后,可以自行减药或者停药,请问这样做可以吗?谢谢!

 

南宁市江南区亭子卫生院淡村卫生室大学生村医  

管书竹

 

感谢媒体朋友的提问,春节、元宵佳节刚过,双节期间在农村很多长辈都表示:“过年不喝酒,哪叫过年”,血压高一点没问题!平时吃药血压比较稳定,停个几天也没问题!然而是真的没问题吗?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血压可能因血管弹性下降而略有升高,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血压对老年人无害。即使是轻度高血压,长期未控制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可能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长期高血压会损害肾脏功能,导致慢性肾病甚至肾衰竭;还可能导致头晕、头痛、疲劳等症状,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因此老年人血压高一点并不是“没问题”,而是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管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规范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药物只能控制血压,不能根治,需要长期管理,即使血压已经稳定,自行减药或停药可能导致血压迅速升高,甚至引发高血压危象(如剧烈头痛、视力模糊、胸痛等);血压波动也可能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每个人的病情不同,药物种类和剂量需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不能自行决定。因此,在农村,高血压的老年人即使血压稳定,也不应自行减药或停药。药物的调整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随访,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风险。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应及时咨询医生,切勿擅自行动。

 

我们乡村医生也会积极帮助农村高血压老年人做好健康管理工作,每年至少4次上门面对面随访,测量血压、问症状、查体重,了解生活习惯和服药情况;免费给老年人做一次全面健康体检,包括血压、身高、体重等,有问题早发现早处理。谢谢!

 

央广网记者

 

春节期间,餐桌上少不了大鱼大肉、糕点糖果。有的人认为,糖吃得太多就会得糖尿病,是这样的吗?还有很多人担心长期服用降糖药物会对健康不利,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长期使用降糖药物吗?是否可以通过其他生活方式的调整来控制血糖?谢谢!

 

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余劲明

 

谢谢您的提问。春节期间,家人团聚、走亲访友、共享美食,餐桌上少不了大鱼大肉、糕点糖果。糖作为甜味物质,对满足舌尖上的需求有着重要功能。然而,高糖过量摄入,会导致众多的负面健康结果。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小于25克的添加糖,每周摄入355ml以下的含糖饮料。尤其应该关注儿童,不要把饮料、冰淇淋、蛋糕等含糖量特别高的食物当成孩子们日常的零食。应该注意的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的根本原因是分泌胰岛素的胰岛或胰岛素发挥作用的组织器官出了问题,没有办法去“消化”血中的葡萄糖。吃糖多少和糖尿病没有直接关系,糖尿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饮食不当、缺乏运动、肥胖、吸烟、酗酒等诸多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有关。

 

得了糖尿病后,如果未能将血糖以及血脂、血压控制良好,那么随着病情的进展,容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必须长期坚持良好的血糖控制,减少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部分患者如果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运动等的干预能达到血糖控制良好,可以不需要使用药物。但是对于通过生活方式不能干预良好的糖尿病患者,还是应该长期应用药物治疗。长期使用降糖药物,可以让血糖稳定在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是否需要终身服药取决于糖尿病的类型及病情: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患者需终身注射胰岛素。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初期可通过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调整控制血糖,若效果不佳或合并并发症,则需长期使用降糖及调整代谢的药物。近年来在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下,部分患者通过严格管理及治疗,评估后逐步减少或停用药物,实现糖尿病逆转。因此提醒广大糖尿病患者,需要在内分泌代谢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管理和治疗,客观科学的评价血糖控制情况及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切勿擅自停药,避免血糖过高导致的严重并发症。谢谢!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宣传处处长

覃素媛

感谢余劲明女士的回答,感谢今天参与发布的7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记者。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到此结束。如果记者朋友还有其他问题需要了解,请会后与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宣传处沟通采访。接下来,我们还将继续围绕“时令、时事与健康”这个主题召开系列发布会,请大家持续关注。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