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健康提示>内容>

青少年玩手机成瘾怎么办,如何摆脱手机成瘾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27日 来源:学校卫生所 阅读次数:

       据2025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九成以上未成年人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手机游戏玩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占比高达58%。对于自制能力较薄弱的青少年来说,如果对手机、手机端游戏的沉迷已经影响了日常的生活、学习与交际,进而出现躯体症状和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就构成“成瘾行为”,需要进行干预了。

       一、什么是手机成瘾,有什么表现呢

       手机成瘾,是一种对智能手机过度使用和依赖的状态,表现为个体因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

       具体表现包括:不间断地玩游戏,沉浸在其中无法自拔;不玩游戏就情绪低落,做其他的事情都心不在焉;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自我封闭,人际交往失常;专注力、操作力、执行力下降,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出现睡眠不足、颈肩背痛、肥胖、视力下降等躯体症状;出现易怒、烦躁、焦虑等情绪波动,甚至出现冲动及破坏性的行为。

       二、青少年手机成瘾的原因是什么呢

       青少年手机成瘾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主要包括:

       1.青少年自身特点。包括与同龄人交流互动,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心理发展需求;通过手机满足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自控能力不足,较难抵制手机带来的诱惑,容易陷入过度使用的状态。

       2.家庭环境因素:家长过度宠溺或因工作太忙、外出打工等疏于管教,孩子可能会无节制玩手机或在手机虚拟世界中寻找补偿;过于严厉、家庭氛围不融洽,父母与孩子沟通不畅,孩子可能会通过沉迷手机来逃避现实中的困扰,寻求情感寄托。

       3.学校环境因素。学业压力大,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青少年通过玩游戏、看视频等方式,暂时逃避学习和人际关系问题带来的紧张和焦虑;如果身边的同学大多沉迷手机,青少年为了融入群体,可能会跟风模仿,进而沉迷其中。

       三、摆脱手机成瘾,家长要怎么做

       家庭方面,行为干预方法主要包括帮助孩子树立健康使用手机的观念、树立家长的行为榜样、设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则,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设立奖惩机制、培养孩子多样化的兴趣爱好等等。

       除了行为干预,家长更多的是需要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和心理需求,深入了解孩子手机成瘾的心理层面原因。只是单纯的打发时间,还是因为学业压力大,或者是在学校人际关系遭受挫折而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需要通过网络游戏逃避问题、转移压力。通过交流和倾听,及时给予孩子理解、关心和帮助,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最终找到解决方法。

       青少年的健康问题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多方联动形成合力,促进青少年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