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得安心 营在路上 天气转暖,警惕“病从口入” ——科学预防呕吐、腹泻
春暖花开,气温回升,致病微生物(如沙门氏菌、诺如病毒、大肠杆菌等)进入活跃期,以呕吐、腹泻等症状为主的消化道疾病高发。以下向大家提供预防建议:
一、饮食安全:切断致病微生物的传播链
(一)熟食热透再入口。肉类、海鲜、蛋类彻底煮熟(中心温度≥70℃),剩菜复热需煮沸,避免食用溏心蛋、生腌海鲜等高风险食物。
(二)生熟分开防交叉污染。生熟食材分案板、刀具处理;冰箱内熟食加盖密封,放置于生食上层。
(三)冰箱≠保险箱。冷藏室温度需≤4℃,冷冻室≤-18℃;剩菜存放不超过24小时,蔬果冷藏不超过3天。
(四)警惕高风险食物。慎食凉拌菜、散装卤味、切块水果(暴露存放易污染);乳制品、豆制品开封后尽快食用。
二、注意清洁卫生:减少致病微生物滋生
厨房勤打理,保持干净整洁。厨具勤清洗,沥干水;擦净灶台、不留水渍、油污;餐具及时清洗消毒;抹布、洗餐具用棉布应定期洗净晾干。厨余垃圾及时清理,不留过夜。
三、外出用餐:把好“舌尖上的安全”关
(一)慎选就餐场所。观察餐馆是否有防蝇设施、工作人员是否佩戴手套,避免光顾卫生评级低的摊位。
(二)野餐注意保鲜。自制三明治、沙拉等冷餐需低温保存,2小时内食用完毕;野外不饮用溪水、泉水。
四、关爱重点人群
(一)儿童水杯、餐具应常清洗消毒,教育孩子不啃咬玩具,饭前便后及时清洁手部。
(二)老年人或患慢性基础疾病人群更应注意饮食卫生。
五、如有呕吐、腹泻,避免脱水
(一)轻度腹泻可居家观察。口服淡盐水纠正脱水,少量多次饮用;饮食选择米汤、面条等低渣食物。
(二)如有以下任一情况请及时就医。1.持续呕吐无法进食。2.持续腹泻或便中带血、脓液。3.发热超过38.5℃。4.婴幼儿出现囟门凹陷、尿量减少等脱水征兆。5.患有慢性基础疾病或身体虚弱者。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