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啦!家人们别让这些传染病危害小神兽的健康安全
近期2025年春季学期终于来临,看着孩子们背着书包进入校门的背影,家长们纷纷落下喜悦的泪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神兽下山,普天同庆,楼静家安,举世共欢”。
“今天耳不鸣了,血压也正常了,上扬的嘴角比AK还难压”。
“终于开学了,老师让我不要在孩子面前太兴奋”。
“感谢老师和园长,感谢祖国感谢党”。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笑归笑,闹归闹,咱们该注意的还是得注意起来!春季开学期间仍是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学校、托幼机构、校外托管机构是人群高度密集场所,更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请学校、家长和同学们共同重视。
1.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孕妇及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是流感高风险人群,易出现如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需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在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
2.新冠病毒感染
新冠病毒感染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传染源主要是病毒感染者,人群普遍易感。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气溶胶传播。
●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造成感染。
3.诺如病毒急性胃肠炎
诺如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全人群普遍易感,是急性胃肠炎的散发病例和暴发疫情的主要致病原。
传播途径:
●食用或饮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
●摄入病人呕吐或排便时形成的气溶胶。
●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或环境。
4.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好发于5岁以下儿童,重症和死亡病例多由EV-A71感染所致。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或被污染物品、环境感染。
●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
●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校园传染病预防措施:
●积极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的手段,可降低接种者患病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目前国内针对流感、新冠病毒感染、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等均有疫苗供应,推荐所有无接种禁忌的人尽早接种。
●做好健康监测:如老师或孩子出现发热、咽痛、干咳、肌肉酸痛、乏力、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避免带病入校/院。
●保持环境整洁:老师、家长要保持孩子学习、居住场所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15-30分钟。经常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表面,如餐饮具、玩具、门把手等;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
●减少人员聚集:传染病流行季,学校、托幼机构减少大型室内聚集活动。如需进行,尽量选择在天气好的时候在室外进行。
●注意个人卫生:老师、家长要引导孩子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咳嗽打喷嚏礼仪,勤洗手,不要喝生水。
●重视饮食安全:确保食物新鲜、干净,食物要煮熟煮透,水果和蔬菜要清洗干净,最好去皮后食用。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