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健康提示>内容>

理解孩子的“累”与“烦”,不要吝于表达“我爱你”@所有家长,请关注这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5年02月17日 来源:学校卫生所 阅读次数:

       开学季来了,轻松愉快的假期即将结束,许多学生很快也要返回校园,迎来新阶段的求学生活,您是不是感觉到孩子变得更加敏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23年)显示,中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问题困扰。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儿童青少年遭遇的心理危机。为了帮助大家更好适应开学节奏,以下是“广西疾控”小编整理的一些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常见问题及应对建议:

       一、常见学生心理问题及表现

       学习问题:新学期可能课程难度增加、学业任务重,青少年或因成绩不理想,产生挫败感,表现为焦虑、紧张不安、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人际关系问题:进入新学校或班级,要重新建立人际关系。与老师相处的不融洽,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学习;难以融入集体,被同学孤立、欺负,或在相处中出现矛盾,可能引发心理压力,出现烦躁、厌学等情绪。

       自我认知问题:自卑,对自己缺乏信心,过度关注缺点,觉得不如他人,在社交、学习中表现退缩。自负,高估自己能力,听不进他人意见,失败时难以接受,易产生心理落差。自我认同混乱,不清楚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未来方向,面对选择时迷茫困惑。

       情绪问题:因上述问题引发的情绪问题,表现为长时间情绪低落、对事物缺乏兴趣、自我否定的抑郁情绪,对未来过度担忧、烦躁不安、坐立难安,常为小事紧张的焦虑情绪等,时常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波动很大。

       二、如何应对,我们建议:

       自我调节:鼓励青少年制定合理学习计划,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逐步实现,减轻压力。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通过运动、听音乐、写日记等有益的方式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还可积极自我暗示,增强自信。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活动,主动与同学交流互动,结交新朋友,扩大社交圈子,增强归属感。对于社交有困难的学生,可参加社交技能培训,学习沟通和人际交往技巧。

       家庭支持: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倾听他们的烦恼,理解孩子的“累”与“烦”,给予理解和鼓励,不过分强调成绩。协助孩子准备学习用品,提前了解学校情况,不要吝于表达“我爱你”,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儿童青少年出现了心理问题,除了寻求专业帮助之外,向孩子提供情感支持非常重要,父母就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之后背靠的最大的山!

       学校引导:学校应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方便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及时寻求帮助;同时,定期开展心理筛查,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进行干预。也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如主题班会、心理讲座,帮助学生应对问题。老师要关注学生情绪变化,对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营造良好班级氛围。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就能在他们需要时,及时伸出援手,让青少年顺利度过适应期,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