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健康提示>内容>

夏日炎炎,请关注这几种传染病 !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0日 来源:急性传染病防制所 阅读次数:

        当前已进入夏季,气温高、湿度大、蚊虫密度高等成为主要的气候特点,各种消化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也进入高发季节。

        1.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伊蚊的叮咬传播。典型症状是发热、皮疹、“三红”(面、颈、胸部潮红)和“三痛”(头痛、眼眶痛、肌肉骨骼关节痛)。少数严重者可发展为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导致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登革热是严格的伊蚊媒介传染病,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

        主要症状:病人在感染后1-14天即可出现症状,常见症状包含发热、严重头痛、眼球疼痛、肌肉痛与骨关节痛、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等,而重症病症中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严重出血和休克等症状,导致死亡。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而感染后对同型登革病毒会产生抵抗力,但对不同血清型的登革病毒的交叉免疫力较差,因此可能再次感染。

        主要预防措施:预防登革热最重要的是做好防蚊灭蚊工作,做好居室灭蚊,使用蚊帐和驱蚊剂等防蚊设施;外出时(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穿长袖衣服,以及翻盘倒灌、清理家中及房前屋后积水,消除蚊虫滋生地,保持房屋通风干燥,避免潮湿,保持家中干净卫生。出现发热、头痛、 全身酸痛、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2.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每年4-6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

        传播途径:主要的传播方式为密切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多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主要预防措施: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回家后、进食前、如厕后清洗手,居室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定期清洁和消毒日常用品和儿童玩具,奶具、餐具等要煮沸消毒;虽然接种EV-A71疫苗不能预防其他肠道病毒感染,但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接种。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3.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是夏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等。

        传播途径:主要经经过粪—口途径传播,进食了不洁食物或饮用不洁的水或与腹泻病人密切接触均可感染感染性腹泻。

        主要症状: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尚未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的散居儿童和农民等人群更容易感染。

        主要预防措施: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干净;不喝生水、不吃腐烂不洁的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剩菜剩饭要加热后食用;生熟食品分开放置;夏季注意凉拌菜卫生,防止苍蝇叮爬;厨房用具应生熟分开;不吃过期食物;饭前便后要洗手;婴幼儿的玩具应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病菌污染玩具而感染。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