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面
配色
辅助线
重置
首页 > 健康提示 > 正文
预防亚硝酸盐中毒的风险提示

来源: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价所          发布时间:2023-11-09     文字大小:[][][]    打印页面

  据媒体报道,近期某学校发生一起亚硝酸盐中毒事件,致1人死亡。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与身体健康,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做以下提示:

  一、什么是亚硝酸盐中毒?

  亚硝酸盐中毒是指摄入亚硝酸盐或其前体物质引起的中毒。亚硝酸盐是一类无机化合物的总称,通常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或颗粒,味微咸,易溶于水,易与食盐、碱面等混淆,误食可致中毒。摄入0.3-0.5g既会引起中毒症状,1-3g会致死。此外在人胃肠道功能紊乱、特别是胃酸分泌不足时,胃肠道内硝酸盐还原菌大量繁殖,此时食用硝酸盐含量高的食品,硝酸盐会在体内还原为亚硝酸盐,也会引起亚硝酸盐中毒,多见于儿童。

  二、亚硝酸盐中毒的症状是什么?

  亚硝酸盐是一种氧化剂,经消化道吸收后,能使血红蛋白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而失去携氧能力,同时还能抑制正常血红蛋白释放氧,从而引起组织缺氧。中毒的特征性表现为口唇、指甲等皮肤、黏膜呈青紫色,一般在食用亚硝酸盐1-3小时内发病,最短仅10-15分钟,最长可达20小时。其他典型临床表现还包括: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部肿胀、耳鸣、黑朦、乏力、怕冷、手脚麻木等,严重者发生呼吸急促、抽搐、昏迷;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三、出现亚硝酸盐中毒应如何应对?

  1.立即前往具有专业资质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有效地催吐、洗胃、导泻。

  2.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特效解毒剂亚甲蓝。

  3.使用升压药物、呼吸机等对症支持治疗。

  四、生活中的亚硝酸盐来源和预防

  1.谨慎购买熟肉制品和调味品。亚硝酸盐为食品加工业中常见的发色剂和防腐剂,广泛用于熟肉、肉灌肠、罐头等动物性食品的加工。一般为白色粉末或颗粒,易与食盐、面碱等调味品混淆。建议不购买、不食用来历不明或小作坊生产的即食熟肉或罐头食品;不使用没有标签的调味品进行烹饪。

  2.蔬菜及时食用,切忌食用长期保存的剩菜。菠菜、大白菜、甘蓝、韭菜、萝卜、芹菜等常见蔬菜中含有大量硝酸盐,若存放温度过高,在硝酸盐还原酶作用下,硝酸盐可转化为亚硝酸盐。冰箱内储存的剩菜,具有还原能力的细菌仍会缓慢滋生,时间越长,剩菜内的亚硝酸盐越多。

  3.家庭自制腌制蔬菜要慎重。腌制蔬菜的工艺或储存方式不当也会引起细菌滋生并产生亚硝酸盐,一般蔬菜在腌制8-14天后亚硝酸盐含量达到高峰,20-30天后逐渐降低。

  4.避免将苦井水作为生活用水。部分地区地层中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井水因此出现苦味,长期饮用苦井水或使用苦井水进行烹饪也极易引起亚硝酸盐中毒。

  五、特殊人群提示

  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者、儿童、老年人等,应特别注意摄入高硝酸盐食物引起的肠源性亚硝酸盐中毒。要做好容器清洗,减少食用腌制蔬菜,剩饭剩菜应及时处理不宜长期保存。

  在生产过程中接触亚硝酸盐的人员,除做好个人防护外,还应加强亚硝酸盐的管理,包括贴标签、专门容器盛放、专人管理等,不得随意转卖或丢弃,以防误食误用事件发生。


上一篇:2023年11月健康提示
下一篇:最后一页

copyright © www.gxcdc.com 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维护: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地 址:广西南宁市金洲路18号 联系电话:0771-2518766 网站备案号:桂ICP备08000902号-1

公安机关联网备案号:45010302000133 本网站提供的医疗资讯,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 技术支持: 八桂健康网 电话:0771-2442599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