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健康提示>内容>

五一假期食源性疾病防控提示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26日 来源:食安所 阅读次数:

  当前全球第四波新冠疫情仍处在高位水平运行,各地要严格遵守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尽量减少外出聚集就餐,坚决遏制疫情传播蔓延。五一假期临近,随着气温回暖,食品安全问题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广西疾控在此提醒大家提高食品安全意识,谨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性的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顾名思义,凡与摄食有关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疾病,都属于食源性疾病。我国平均每6.5人中就有1人患食源性疾病,已经成为目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常见的致病因素有很多:细菌性、真菌性、化学性,也有植物性、动物性... ...

  根据我区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显示:每年各地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屡见不鲜,其中由细菌引起的发病人数最多。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蜡样芽胞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等。通常由于贮存不当导致的食物变质,加工时生熟不分或加热不彻底引起,多见于熟肉制品、酱卤肉、蛋制品、乳制品和粮食糕点类食品中。    

  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请牢记“食品安全五要点”:

  1.保持清洁;

  2.生熟分开;

  3.烧熟煮透;

  4.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近期野生植物生长活跃,每年发生毒蘑菇和有毒植物中毒事件屡见不鲜:其中因食用未熟透菜豆、发芽马铃薯,误食桐子酸(桐油子或桐油果)、钩吻碱(断肠草)、乌头碱(草乌、附子)等中毒事件较多。广西野生植物资源丰富,且多地均有自制药酒的习惯,因此要高度警惕:

  1.不随意采摘或购买野生蘑菇、野菜、野果等植物;

  2.妥善贮存、正确加工,尤其是集体食堂在烹调菜豆时,一次加工量不宜过大,确保烧熟煮透;

  3.不要盲目自制、饮用药酒,不喝无标签标识、浸泡药材成分不清等来历不明的药酒;

  4.如有养生保健需要,应获得专业人员指导下制备药膳、药酒;

  5.进食或饮用后一旦出现恶心、眩晕、胸闷、肢体麻木、全身乏力等中毒症状,应立即采取催吐等措施,并尽快就医。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