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手足口病家庭消毒应该这么做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20日 来源:消杀与媒介防制所 阅读次数:

  一、家庭没有患儿时,应以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家庭环境清洁卫生、空气流通为主。

  1.每天充分清洗、消毒儿童使用的餐具、奶瓶。餐具、奶瓶可使用消毒柜、消毒器进行高温或紫外线消毒,也可煮沸消毒(20分钟)。

  2.定期清洗玩具,不适宜高温消毒的玩具,可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再用清水清洗。

  3.婴幼儿使用的重复使用的尿布应及时清洗、曝晒,或煮沸消毒(20分钟);其他衣被也应勤洗晒。

  4.流行季节,还可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家中的门把手、开关、卫生间的水龙头、冲水按钮、床围栏、桌椅台面等经常接触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

 

  二、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除对餐具、奶瓶、玩具及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外,还应做好以下消毒工作:

  1.地面、墙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做好日常清洁即可。如被患儿排泄物、呕吐物等污染,应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被污染的地面、墙面等进行擦(拖)拭消毒,30分钟后再用清水再次擦(拖)拭。

  2.衣物、被褥等织物:患儿的衣服、被褥等需要单独清洗;如耐褪色,可用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30分钟,再清洗;如耐热,亦可煮沸消毒。

  3.患儿的呕吐物可用5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处理。将抹布充分浸泡消毒液后,盖在呕吐物上方,静置30分钟后再包裹置于垃圾桶内,再倒入消毒液浸泡30分钟,之后即可作为生活垃圾处理。患儿的粪便、痰等可参照呕吐物的方法进行处理。处理呕吐物后,应用充分浸湿过含氯消毒剂(1000mg/L)的拖把拖拭地面,作用30分钟后再次用清水进行拖拭。

  4.卫生用具:每天使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对座便器、便盆进行擦拭消毒、对拖把、抹布等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次用清水进行擦拭或清洁干净。处理过污染物的拖把、抹布应随用随消,卫生间的拖把、抹布应专用。

  特别提醒:

  1.家中有多名儿童的,应特别注意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避免感染其他儿童。

  2.不需要大面积喷洒消毒,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进行重点消毒。

  3.配置消毒剂、进行消毒时,及清理患儿呕吐物、排泄物时,均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口罩,完成操作后及时洗手。

 

  三、消毒剂选用和配置方法

  1.75%乙醇(酒精)对手足口病毒等肠道病毒无效,家庭应选择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等进行消毒。

  2.现以家庭中常用的84消毒液(浓度为5%左右的含氯消毒剂)为例进行配置。

图片.png


   

  配置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和消毒对象,选择对应的配置浓度,按照表中的稀释比例分别量取84消毒液和水,充分搅拌均匀即可使用。

  配置小技巧:如没有专用的量具,可使用矿泉水瓶进行稀释配置消毒剂。消毒剂倒满1个矿泉水瓶盖约为10ml,将水装满1个大矿泉水瓶约为500ml。

   3.稀释后的消毒剂不能长时间存放,应随配随用;消毒剂开封后,应尽快使用,每次使用后应注意拧紧瓶盖,避免挥发影响消毒效果。

  4.其他类型的消毒剂应严格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稀释使用。

   四、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1.消毒剂使用前,均应仔细查看产品使用说明书,使用时应佩戴口罩、手套做好个人防护,不随意配置使用高浓度的消毒剂进行预防性消毒。

  2.各类外用消毒剂不得口服,应置于阴凉、干燥处妥善保管,避免儿童接触。

  3.如消毒剂原有产品标签已损坏或进行分装使用,应在外包装(瓶身)上注明为消毒剂,避免误服误用。

  4.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消毒剂等具有腐蚀性、刺激性,消毒后应用清水再次进行清洗、擦(拖)拭,去除残留的消毒剂。

  5.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消毒剂有漂白作用,有色织物应谨慎使用。

  6.含氯消毒剂为强氧化剂,不得与易燃物接触,应当远离火源,也不能与洁厕灵等酸性产品混用。

  7.如消毒剂不慎溅入眼睛或喷洒在皮肤上,应当立即用水冲洗,严重者应及时就医;如误服消毒剂,可口服牛奶、米粥等保护胃肠道粘膜,并及时就诊。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