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世界心脏病日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27日 来源:慢病防制所 阅读次数:
    世界心脏日(World Heart Day)由世界心脏联盟确定于1999年设立,每年一次。2000年9月24日为第一个世界心脏日,以后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世界心脏日。2011年起,改为每年9月29日 。其目的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宣传有关心脏健康的知识,并让公众认识到生命需要健康的心脏。
    心脏病(heart disease)是一类常见循环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组织构成,循环系统疾病也称为心血管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炎等。
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为会“伤心”呢?
    1、高盐饮食
    食盐摄入过多可使血压升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最大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血压升高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损伤心、脑血管、肾脏、大动脉等,增强冠心病的发病率。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闭塞和破裂比正常血压者早约20年。
    2、高脂、胆固醇饮食
    高脂肪、高胆固醇膳食(包括摄入过多的烹调油和动物脂肪)是高脂血症的危险因素。血脂过高动脉有损伤时脂质就会在动脉内膜中沉积,成为稍隆起的病灶,继之动脉内膜的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将其围起、固定,形成斑块,斑块深层可以发生软化及溃疡,形成黄色粥状物。因此长期的血脂异常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肾动脉硬化等疾病。
    3、高糖膳食
    饮食中的糖不仅是龋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还与肥胖和慢性疾病风险有关。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总能量摄入,造成膳食不平衡,导致肥胖。而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疾病,其次的死因为小血管病变,所以预防糖尿病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来说非常重要。
     4、超重、肥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重也随之增长,城市中的上班族很多都是整天坐在办公桌前,缺乏运动导致消化功能不好,使脂肪堆积,体重上升并引起很多心血管疾病。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5、吸烟和饮酒
    吸烟使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一个很重要因素,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侵害人的身体健康,吸烟的人更容易引发心肌梗塞。过量的饮酒会使人患心律不齐。为了身体的健康,尽量远离烟酒。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护心呢?
    1.留意心脏异常信号
    定期身体检查,了解自己的血糖、胆固醇、血压及体重指数(BMI);学习心肺复苏(CPR)课程,有助于拯救突发心脏病患者的生命;科学合理用药,积极治疗已有心血管疾病。
     2.控制食盐摄入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2-3岁幼儿摄入量不超过2克,4-6岁幼儿不超过3克,7-10岁儿童不超过4克。65岁以上老年人应不超过5克。
    3.减油减脂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天烹调用油量不超过25-30克。动物性脂肪的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过多摄入会增加肥胖的发生,应减少使用数量和频次,或用植物性油代替,不同植物油的营养特点不同,应经常更换烹调油的种类,食用多种植物油。反式脂肪酸摄入过多可增加患冠状动脉周扬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干扰必需脂肪酸代谢,也可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健康,建议每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
    4.控制糖的摄入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人每天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青少年要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特别是网红奶茶!
    5.经常运动,控制体重
    体重指数(BMI):BMI(kg/m2)=体重(kg)/身高2(m2)。18岁及以上成年人体重指数(BMI)<18.5为体重过低;18.5≤BMI<24为体重正常;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按照“动则有益、贵在坚持、多动更好、适度量力”的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每周做最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或最少75分钟高强度有氧运动;將运动融入工作,可踏单车或步行上班; 利用午饭时间“爬楼梯”或外出散步;建立规律运动习惯,下载健身APP或使用计步器记录自己的运动进度。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