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更好地预防暴力和伤害?马来西亚的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发布时间:2019年02月11日
来源:慢病所 阅读次数:
分享到:
据统计,2017年,广西21个国家级死因监测点报告伤害死亡4134人,死亡率43.66/10万,前五位伤害死因分别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溺水、自杀和意外中毒。
对2017年广西六家伤害哨点监测医院的门急诊报卡情况进行分析,伤害高发年龄组为0—9岁年龄组,以在校学生发生率为最高;伤害发生原因前四位分别是跌倒/坠落、刀锐器伤、钝器伤和非机动车祸,占全部伤害病例发生数的86.21%;发生地点前三位依次是家中、公路/街道、公共居住场所;伤害发生时活动前三位是驾乘交通工具、有偿工作、休闲活动;伤害发生性质主要是挫伤、擦伤,占52.0%,其次是(锐器伤、咬伤、开发伤)和骨折;伤害的意图,以非故意伤为主,占86.7%;伤害程度主要为轻度伤,占85.9%。
在第二届中国—东盟疾病防控合作论坛中,马来西亚卫生部专家Azriman bin Rosman(阿兹里曼•宾•罗斯曼)作了题为《马来西亚暴力与伤害(包括道路事故)流行情况》的学术演讲,那么,在预防暴力和伤害方面,马来西亚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
马来西亚暴力和伤害流行现状
2012—2014年,马来西亚公立医院中因伤害、中毒和其他特定外因住院和死亡的人数以20—59岁年龄组为最高。2015年,马来西亚公立医院中因伤害、中毒和其他特定外因的男性住院和死亡人数以及女性住院人数以15—29岁年龄组为最高。2014年出院诊断中,骨折和脱臼以及受伤在各年龄组占比均较大,出院诊断为烧伤和腐蚀伤在5岁及以下年龄组中最多,出院诊断为骨折和脱臼、受伤、中毒在15—29岁年龄组中最多。2016—2020年暴力和伤害预防的区域行动计划草案将死亡病例按原因进行分类,暴力和伤害是15—29岁年龄组的首位死因。2017年,马来西亚共发生交通事故53 3875起,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起交通事故发生,因交通事故死亡6740人,平均每4个小时就有3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
根据2016年马来西亚整形外科中心数据,其他暴力和虐待情况总计死亡1321人,按肇事者划分,以配偶施虐所占比例最大,占47%。根据2016年马来西亚健康扫描中心数据,性骚扰和人身伤害是最主要的虐待类型,施虐者主要是父母亲或男/女朋友,分别占29%和25%,发生地点主要在家中(55%),伤害类型以软组织损伤为主(74%)。
暴力和伤害带来的影响
暴力和虐待将带来一系列致命及非致命的影响,致命性的后果如杀人、杀婴、自杀行为,非致命性的健康损害如人身伤害、意外怀孕、抑郁、酒精依赖、自残、多个性伴侣和吸食毒品等。暴力和虐待给个人、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消极影响,个人层面上,给儿童受虐者带来心理和人格上的障碍,导致酒精和药物的滥用等;家庭关系层面上,发生教养行为不当,家庭不和,家庭经济地位低下等;社区层面上,带来高失业率,非法毒品交易等;社会层面上,造成社会的急剧变革,经济失调,性别不平等,贫穷,法治薄弱,枪支拥有率高等众多社会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马来西亚在预防暴力和伤害上面是怎么做的吧~
项目简介:马来西亚暴力和伤害预防项目
马来西亚暴力和伤害预防项目涵盖了非故意伤害和故意伤害,非故意伤害如交通事故、溺水、跌倒、烧伤和中毒等,故意伤害包括人际暴力如虐待儿童、性暴力、虐待老人和武装暴力及集体暴力等。
政府制定了哪些相关政策?
马来西亚政府根据国际上相关政策如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国家自杀行动计划,WHO伤害预防行动计划,其他心理健康政策和法律,制定了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暴力和伤害预防政策,如针对5岁以下儿童的儿童看护政策,马来西亚卫生部暴力和伤害预防路线图,针对青少年的青少年健康政策和学校心理健康政策等。
根据《2011—2020年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计划》,马来西亚政府制定了《2014—2020年马来西亚道路安全计划》,以解决本国道路安全问题。该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将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减少50%,从预计的10 716人减少至5358人。该计划包含5个战略支柱——道路安全管理、道路通畅、车辆安全、更安全的道路使用者、交通事故后管理。
暴力和伤害预防青少年项目包括提高在校学生的应对技能,针对学校辅导员的暴力与伤害相关知识的培训,学校心理健康项目,针对少女怀孕和性虐待的青少年诊所等。
相关研究
在暴力和伤害预防方面,马来西亚做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并发表了相关论文,如青少年间伤害和欺凌调查,妇女的亲密伴侣暴力调查,老人虐待调查研究。马来西亚青少年间伤害和欺凌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12个月中有30%的青少年表示曾受重伤,跌倒是青少年伤害最常见的原因,马来西亚青少年中6个就有1个近期遭受欺凌,男孩比女孩更容易遭受欺凌,最常见的受欺凌对象是印度人。
对2017年广西六家伤害哨点监测医院的门急诊报卡情况进行分析,伤害高发年龄组为0—9岁年龄组,以在校学生发生率为最高;伤害发生原因前四位分别是跌倒/坠落、刀锐器伤、钝器伤和非机动车祸,占全部伤害病例发生数的86.21%;发生地点前三位依次是家中、公路/街道、公共居住场所;伤害发生时活动前三位是驾乘交通工具、有偿工作、休闲活动;伤害发生性质主要是挫伤、擦伤,占52.0%,其次是(锐器伤、咬伤、开发伤)和骨折;伤害的意图,以非故意伤为主,占86.7%;伤害程度主要为轻度伤,占85.9%。
在第二届中国—东盟疾病防控合作论坛中,马来西亚卫生部专家Azriman bin Rosman(阿兹里曼•宾•罗斯曼)作了题为《马来西亚暴力与伤害(包括道路事故)流行情况》的学术演讲,那么,在预防暴力和伤害方面,马来西亚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呢?
马来西亚暴力和伤害流行现状
2012—2014年,马来西亚公立医院中因伤害、中毒和其他特定外因住院和死亡的人数以20—59岁年龄组为最高。2015年,马来西亚公立医院中因伤害、中毒和其他特定外因的男性住院和死亡人数以及女性住院人数以15—29岁年龄组为最高。2014年出院诊断中,骨折和脱臼以及受伤在各年龄组占比均较大,出院诊断为烧伤和腐蚀伤在5岁及以下年龄组中最多,出院诊断为骨折和脱臼、受伤、中毒在15—29岁年龄组中最多。2016—2020年暴力和伤害预防的区域行动计划草案将死亡病例按原因进行分类,暴力和伤害是15—29岁年龄组的首位死因。2017年,马来西亚共发生交通事故53 3875起,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起交通事故发生,因交通事故死亡6740人,平均每4个小时就有3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
根据2016年马来西亚整形外科中心数据,其他暴力和虐待情况总计死亡1321人,按肇事者划分,以配偶施虐所占比例最大,占47%。根据2016年马来西亚健康扫描中心数据,性骚扰和人身伤害是最主要的虐待类型,施虐者主要是父母亲或男/女朋友,分别占29%和25%,发生地点主要在家中(55%),伤害类型以软组织损伤为主(74%)。
暴力和伤害带来的影响
暴力和虐待将带来一系列致命及非致命的影响,致命性的后果如杀人、杀婴、自杀行为,非致命性的健康损害如人身伤害、意外怀孕、抑郁、酒精依赖、自残、多个性伴侣和吸食毒品等。暴力和虐待给个人、家庭、社区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消极影响,个人层面上,给儿童受虐者带来心理和人格上的障碍,导致酒精和药物的滥用等;家庭关系层面上,发生教养行为不当,家庭不和,家庭经济地位低下等;社区层面上,带来高失业率,非法毒品交易等;社会层面上,造成社会的急剧变革,经济失调,性别不平等,贫穷,法治薄弱,枪支拥有率高等众多社会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马来西亚在预防暴力和伤害上面是怎么做的吧~
项目简介:马来西亚暴力和伤害预防项目
马来西亚暴力和伤害预防项目涵盖了非故意伤害和故意伤害,非故意伤害如交通事故、溺水、跌倒、烧伤和中毒等,故意伤害包括人际暴力如虐待儿童、性暴力、虐待老人和武装暴力及集体暴力等。
政府制定了哪些相关政策?
马来西亚政府根据国际上相关政策如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国家自杀行动计划,WHO伤害预防行动计划,其他心理健康政策和法律,制定了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暴力和伤害预防政策,如针对5岁以下儿童的儿童看护政策,马来西亚卫生部暴力和伤害预防路线图,针对青少年的青少年健康政策和学校心理健康政策等。
根据《2011—2020年联合国道路安全十年行动计划》,马来西亚政府制定了《2014—2020年马来西亚道路安全计划》,以解决本国道路安全问题。该计划目标是到2020年,将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减少50%,从预计的10 716人减少至5358人。该计划包含5个战略支柱——道路安全管理、道路通畅、车辆安全、更安全的道路使用者、交通事故后管理。
暴力和伤害预防青少年项目包括提高在校学生的应对技能,针对学校辅导员的暴力与伤害相关知识的培训,学校心理健康项目,针对少女怀孕和性虐待的青少年诊所等。
相关研究
在暴力和伤害预防方面,马来西亚做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并发表了相关论文,如青少年间伤害和欺凌调查,妇女的亲密伴侣暴力调查,老人虐待调查研究。马来西亚青少年间伤害和欺凌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12个月中有30%的青少年表示曾受重伤,跌倒是青少年伤害最常见的原因,马来西亚青少年中6个就有1个近期遭受欺凌,男孩比女孩更容易遭受欺凌,最常见的受欺凌对象是印度人。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