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预防接种宣传日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3日 来源:免规所 阅读次数:
    为进一步提升公众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信心,激励全民支持疫苗接种,保障儿童健康,国家从1987年起,将每年4月25日定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2018年是第32个年头。今年的宣传主题为“预防接种,守护生命”。
    人类在同传染病进行斗争的历史进程中,接种疫苗是控制传染病发生和流行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通过疫苗接种,全球于20世纪70年代末消灭了天花,这是人类同传染病进行斗争的伟大胜利。得益于疫苗接种,全球每年数百万计的儿童免于各种传染病导致的残疾和死亡。通过规范接种疫苗,适时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增强其防病能力,才能让孩子享受健康的未来。

    1.什么是疫苗?
    疫苗是指为了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流行,用于人体预防接种的预防性生物制品。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等通过生物学方法让它不具有毒力,经过人工减毒(叫做减毒活疫苗,如脊灰减毒活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等),或者将病原微生物灭活(这种叫做灭活疫苗,如脊灰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或者是提取病原微生物有效成份(如乙肝疫苗、流脑多糖疫苗、流感成分疫苗等)而制成的。
    2.预防接种有什么作用?
    预防接种是保障身体健康、抵御传染性疾病侵袭的最有效、最直接、最经济的方法。通过预防接种,全球已经成功消灭了天花;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发病率下降了99%,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已经实现无脊灰野病毒传播的目标。
    我国通过普及儿童免疫,因白喉、百日咳、破伤风和麻疹导致的发病、致残与死亡显著下降。通过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我国有效地保护了儿童免受乙肝病毒的侵害,全国人群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9.75%降至2006年的7.18%,5岁以下人群已降到1%以下。乙脑、流脑等发病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3.为什么要接种疫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使孩子获得免疫接种的机会是每个家长的义务。实施免疫接种是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之规定,为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以及保障受种儿童个体健康采取的最有效、经济的预防手段。
    4.接种什么疫苗?
    按照《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所有适龄儿童都应按规定接种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也就是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麻风二联疫苗、麻风腮三联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流脑A群多糖疫苗、流脑A+C多糖疫苗、白破二联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另外,根据传染病流行趋势,在流行地区对特定人群进行出血热、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疫苗免费接种。除此之外,家长可根据孩子的体质、疾病的流行情况和家庭经济状况等,选择性接种第二类疫苗,如水痘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
    5.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如何?
    疫苗在投放人群使用之前,均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监督下开展各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符合国家疫苗标准后方能批准使用。疫苗厂家生产的每批次疫苗均要经过国家检定部门抽检合格后才能使用。虽然由于疫苗本身特性和个体差异,疫苗保护率不一定能达到100%,但是,可以通过群体免疫,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
    6.接种疫苗后人体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产生免疫力?
    接种疫苗后并不是马上产生免疫力,机体免疫应答要有一个过程,一般来说,初次接种约1~2周左右才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再次接种大约1周左右就能产生有效的免疫。因此,在预防某些有明显季节性的传染病时,最好在该病的流行季节前1个月完成预防接种,以便有效地防止发病。
    7.预防接种后少数人出现的全身反应该如何处理?
    首先向接种医生反映并咨询相关情况,一般不要任何处理,但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观察1-2天后如主要症状仍不消退则要及时就医。
    8.家长如何看待接种反应?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不过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部分儿童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无需就医。极少数儿童在接种后可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等,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及时治疗。
    另外,如果儿童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发病前期,或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在接种后碰巧发病,被称为“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无关,很容易与接种的不良反应混淆。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童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配合接种人员,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并了解儿童的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儿童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
    9.我国有关预防接种的法律、法规依据主要有哪些?儿童必须进行预防接种吗?
    我国有关预防接种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预防接种工作规范》、《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
    根据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政府制定的免疫策略,只有达到一定的接种率才能构建免疫屏障来保护易感儿童,因此需要按照免疫程序及时接种。
    10.儿童预防接种证有什么用途?
    预防接种证是孩子预防接种记录的有效证明,儿童出生时应在出生医院办理,如未办理应在一个月内到儿童现住址所在的辖区预防接种门诊办理。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办理预防接种证并接种疫苗。
《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中规定,儿童在入托和入学时都要查验接种证,如果国家规定的疫苗没有接种齐全,需要进行补种才能入托入学。另外,很多国家对外国留学生有疫苗接种要求,因此入学前会要求提供接种记录,所以广大家长应保管好孩子的接种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
    11.流动儿童如何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
    到该儿童现住址所辖区域预防接种门诊办理。持外地儿童预防接种证也可以在居住地接种疫苗。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