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健康提示>内容>

9月健康提醒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5日 来源:急传所(应急办) 阅读次数:
    广西疾控提醒你,9月应注意防范以下疾病!
    
    登革热
    登革热是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常见病,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等较为严重。目前正值登革热流行期,我区周边省份及东南亚国家均有登革热暴发疫情。9月“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投资峰会”将在我区举办,届时将有大量来自东南亚及我区周边省份登革热疫情高发地区人员进入我区,登革热病例输入的风险随之上升,且存在因病例输入导致本地传播的可能。
    高危人群
    全人群普遍易感。
    传播途径
    蚊媒叮咬传播(花斑蚊)。
    防控建议
    1. 家庭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适当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杀虫喷雾、驱蚊剂等防蚊灭蚊设备;在户外活动时应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蚊剂,着浅色长袖衫、长裤,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香水等;不要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2. 雨后清除或倒置室外各种可积水的容器(花盆、缸罐、旧轮胎等),及时清除沟渠、天台等地的积水,填塞竹节、树洞,对于长期无法清除的积水,可以投放杀灭蚊虫的药剂; 室内外种养富贵竹、万年青等水生植物的家庭应每隔3-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或者改用土培。
    3. 前往疫区(东南亚、南亚、美洲等国家)旅行的人员,应尽量选择卫生条件较好、并安装有空调的旅馆;旅行结束后半个月内如出现发热伴骨痛/皮疹应尽快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游史以助诊断。
    食物中毒
    高温高湿的天气易于滋生细菌,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所致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的风险增加。此外,秋季各种野果、野菜成熟,食用有毒植物所致的植物性食物中毒风险增加。
    高危人群
    全人群普遍易感
    传播途径
    经口传播。
    防控建议
    1.饭前便后、加工食材前要洗手;不要生熟食混放,切过生食的菜刀、菜板不能用来切熟食。
    2.饭菜煮熟后应2小时内进食,超过2小时需再加热煮透才能进食;剩饭剩菜要低温冷藏,食用前需彻底加热。
    3. 尽量不食用或少食用凉拌、生冷类食品;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不私自采摘食用蘑菇、野菜、野果等不熟悉的食物。 
    4. 在外就餐应选择有卫生保障的餐饮单位,不要在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多数为轻症,未经治疗7-10天可自愈,少数患儿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易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近6年来我区每年均有死亡病例。
    高危人群
    3岁及3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
    传播途径
    通过接触患者口鼻分泌物、疱疹液、粪便,以及接触被污染的玩具、奶瓶、餐饮具等物品传播。
    防控建议
    1. 家长在接触儿童前、处理粪便、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的水洗手,外出归来、饭前便后都要给儿童洗手
    2. 要及时丢弃一次性尿布或及时清洗、曝晒、消毒尿布,勤晒衣被;经常清洗、消毒儿童使用的餐具、奶瓶、奶嘴、玩具和其他物品;可用高温(>56℃)、漂白粉或紫外线照射进行消毒。
    3. 幼儿在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到医院看病时应尽量戴口罩。
    4.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71感染相关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风险,建议≥6月龄儿童接种EV71疫苗。
    肠道传染病
    目前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我区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甲肝、诺如病毒所致的感染性腹泻等,具有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等特点。
    高危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
    传播途径
    经口传播。
    防控建议
    1.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或腐败变质的食物,尤其是生冷的水产品。
    2.保持居住环境室内外卫生,采取科学措施消灭苍蝇、蟑螂。
    3.当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进行不规范治疗。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