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

发布时间:2016年06月16日 来源:综合 阅读次数:
           
      
     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China Food Safety Publicity Week),是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于2011年确定在每年六月举办的,通过搭建多种交流平台,以多种形式、多个角度、多条途径,面向贴近社会公众,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交流、普及科普知识活动。
    今年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时间为6月13日至6月27日,本届食品安全宣传周的主题为“尚德守法 共治共享食品安全”。通过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用“四个最严”保障食品安全的要求,推动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不断强化监管执法,提高政府信息公开水平,加快完善统一权威的监管体制和制度。引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从业人员开展公德建设,大力宣传遵法守信典型,突出企业主体责任与品牌声誉、经济效益相联系的价值传导机制,弘扬尚德守法的行业风气。引导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智慧分享和实践创新,增强社会监督意识,提高科学素养和维权能力,营造人人关心食品安全的浓厚氛围。

健康常识:
                食品安全五要点
                 1、保持清洁
                  餐前便后要洗手,
                  洗净双手再下厨。
                  饮食用具勤清洗,
                  昆虫老鼠要驱除。
 
                 2、生熟分开
                  生熟食品定要分,
                  切莫混杂共保存。
                  刀砧容器各归各,
                  避免污染惹病生。
 
                 3、完全煮熟
                  肉禽蛋品要煮熟,
                  贪吃生鲜是糊涂。
                  虫卵病菌需杀尽,
                  再度加热也要足。
 
                 4、安全存放
                  熟食常温难久藏,
                  食毕及时进冰箱。
                  食前仍需加温煮,
                  冰箱不是保险箱。
 
                5、材料安全
                  饮食用水要达标,
                  菜果新鲜仔细挑。
                  保质期过不再吃,
                  莫为省钱把病招。


                                         关注儿童营养和健康
 
    2016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发布了《儿童节—关注儿童营养和健康》相关专题,全文如下:    
    儿童是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也是需要营养最旺盛的时刻。同时,孩子又面临学习的压力,因此更需要强健的体魄来应对。所以家长们应抓紧这个年龄段,为孩子提供更充足、均衡的营养,从饮食调理到日常作息,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此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恰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刚刚颁布,我们就结合中国儿童少年膳食指南,来谈谈如何为孩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各位家长成为孩子最好的营养师!
    一、规律就餐,避免挑食偏食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40多种,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钙、铁、锌、硒、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D等,这些营养素必须通过食物摄入来满足。规律就餐是儿童获得全面、足量的食物摄入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因此,要注意引导儿童自主、有规律地进餐,培养儿童摄入多样化食物的良好饮食习惯,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行为。
    儿童每天应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定时、定点、定量用餐,两正餐之间间隔4-5小时。可以在正餐之间适当加餐,加餐分量不宜过多,以免影响正餐的进食量。吃饭时要专心,进食时看电视、玩游戏都会降低其对食物的关注度,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此外,吃饭时要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但也不能过分拖延时间,最好能在30分钟内吃完。
    家长良好的饮食行为对儿童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不偏食不挑食的良好习惯,鼓励儿童选择多种食物,并引导其选择健康食物。对于儿童不喜欢吃的食物,可以通过改变烹调方法等方式,鼓励孩子进行尝试。
    二、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
    水对于人体来说是仅次于空气的重要物质,一个人若没有食物,可生存3周,而没有水,仅可生存3天。由此可见,水对于人体的重要性。不同年龄性别的人,水的需要量也不一样,儿童青少年每天需要喝水800-1400毫升,成年人为1500-1700毫升。
    炎炎夏日即将来临,气温越来越高,会导致人们大量出汗,这时就更需要及时补水。等到口渴时才想起喝水,已经迟了,因为口渴时机体已经处于缺水状态,此时喝水虽然可以补充水分流失,但并不是最佳的饮水时机,且一次性大量饮水,容易加重胃肠负担。因此饮水的原则是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
对于儿童来说,最佳的饮品就是白开水。白开水不含能量,解渴,同时还含有一定的钙、镁等矿物质,尽管不是主要的,但也可以为机体提供一些矿物质。
    含糖饮料,顾名思义,其中糖含量很高。以下面的碳酸饮料为例,从它的配料表中就可以看出,除了水之外,就添加了糖和一些食品添加剂,它的营养价值并不高。从营养成分表看来,一罐330毫升饮料中约含有36克糖,饮用一罐,就已经超过了居民膳食指南的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
 
    对于含糖饮料,其过多饮用的害处已经十分明确,会促进肥胖、促进糖尿病、促进龋齿等,同时喜欢饮用含糖饮料的儿童往往更容易养成偏食挑食的习惯。因此应少喝或者不喝含糖饮料,以免摄入能量过多。
    三、合理选择零食
    提起零食,家长们的第一反应是孩子爱吃零食是个坏习惯,而孩子们却对零食情有独钟,那么零食到底该不该吃呢?其实零食的作用是两面性的,合理的食用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尤其是对于消化系统发育尚不够完善的儿童,零食既可以缓解两餐间的饥饿,又可以帮助缓解紧张的情绪和学习压力。但另一方面,零食食用过多,会影响正餐的胃口,而且还可能会导致体重增加。因此,零食可以吃,但是要科学合理的食用。
    首先要注意食用时间,吃零食与吃正餐之间要相隔1.5-2小时,另外就是睡前1小时、看电视和玩耍时不要吃零食。其次要注意食用量,零食不能吃太多,以不影响正餐食欲和食量为宜,每次可以将零食分成小份再给孩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选择新鲜、天然、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零食,如奶类、蔬果类和坚果类食品,少吃油炸、过甜、过咸的食品。
   日常生活中为孩子选购牛奶,细心的家长会发现有些包装上猛一看差不多的,好像都是奶,尤其是有的甜甜酸酸很好喝,但是,这些可不一定都是奶呀!有些是奶饮料,但是家长长期将饮料当成奶给孩子喝。下面教您几个小窍门,看看怎么辨别您买到的是不是牛奶。
 
    方法一:看产品类型。我国标准规定在食品标签的醒目位置应清晰地标示出反映食品真实属性的专用名称,是纯牛乳、调制乳还是含乳饮料一目了然。虽然有时候企业标注得比较小,或者在不明显的地方,但是仔细看,还是能发现的。
    方法二:看配料表。食品配料表中的原料是按照含量从高到低排列的,也就是说第一个列出的原料就是含量最高的。如果配料表中第一位是生牛乳,那么您买的就是奶了,如果第一个是水,其次才是牛乳或乳粉,该食品则是含乳饮料或者乳酸菌饮料。
    方法三:看营养成分表。乳制品和乳饮料二者最大的差别就是蛋白质的含量,因此,我们只要看营养成分表中标注的蛋白质含量就可以区分了。牛奶(纯牛乳和调制乳)的蛋白质含量在2.3g/100g以上,而含乳饮料则一般为1.0g/100g左右。
    而对于油炸、膨化食品应尽量不吃或少吃。例如薯片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休闲食品,大部分薯片都是经过油炸制成,含有较高的能量、脂肪、饱和脂肪和钠,如下列营养成分表中,52g薯片中的能量就高达1098kJ,占了NRV的13%,也就是我们一天所需能量的13%,脂肪含量为22% NRV,而钠含量则达到了20% NRV。一袋薯片很容易就可以解决掉,那么大家可以算算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摄入了多少的能量、脂肪和钠。
 
    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各位家长不妨稍微辛苦一点,自己亲手制作健康零食,选择天然食材进行适当加工。孩子在这样的饮食环境熏陶中,也会爱上各种天然食材,而且将会拥有健康的身心成长。
    四、足量运动,保持适宜体重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我国儿童的肥胖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能量的摄入与消耗不平衡,高能量食物如油炸食品、含糖饮料吃得多,而运动量少,静态时间多。因此,儿童青少年要从小注意保持体重,增加运动量,经常参加户外游戏和活动。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对其体能、智能的锻炼培养,维持能量平衡,还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利用。
    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的体育活动,最好是户外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们的运动习惯和爱好,如自行车、慢跑,跳绳、游泳、球类运动等。除睡觉外尽量避免让儿童有连续超过1小时的静止状态,减少儿童静态活动,如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等,每天的累计时间不超过2小时。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邓陶陶 韩军花)


                                 食用花生油黄曲霉毒素污染预防要点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最多见,其毒性和强致癌性也最强,其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已知的最强致癌化学物质之一。黄曲霉毒素在自然界分布十分广泛,土壤、粮食、油料作物、种子均可见到。污染的品种以花生、花生油、玉米最严重。
    花生油是我们常用的食用油,其生产原料花生是最容易遭受黄曲霉毒素B1污染的食品之一。花生遭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很大。因此,控制花生油黄曲霉毒素污染,应从控制花生的生长、储存环境和加工、储存等做起。
    (一)种有花生的家庭要及时收获花生,并及时晒干,带壳储存花生;花生入仓之后应注意通风,保持仓库内干燥。
    (二)家庭榨油要严格把好原料关,用带壳的花生,榨油前去壳后要严格挑出发霉的花生仁。
    (三)购买大牌企业生产的瓶装花生油。花生油在制作过程中通过紫外光降解和碱炼等方法可有效去除黄曲霉毒素,确保花生油的品质和安全。建议不要购买小油坊制作的散装花生油。因为小油坊主要购买去壳花生仁,编织袋包装,远途运输,花生衣容易破损,加上存放空间、条件的限制,容易发霉,榨出来的散装花生油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危险性较大。
    (四)家庭一次不要购买太多花生油,分月或分季度购买即可。油买多了储存过久容易酸败臭哈喇味,对健康不利。

                                               痛风预防控制指引
 
    痛风是单钠尿酸盐沉积于骨骨关节、肾脏和皮下等部位,引发的急慢性炎症和组织损伤,主要表现为突然的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过去,痛风被认为是“富贵病”。近20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膳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缺乏相关的营养知识,一些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也孕育而生,高嘌呤、高蛋白食物摄入过多以及缺乏适量的运动,造成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相关的一类疾病—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病率快速上升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为了让广大群众了解预防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基本知识,特编制此《痛风预防控制指引》。具体如下。
 
    一痛风概述
    高尿酸血症是指在正常嘌呤饮食状态下,空腹血尿酸水男性高于420μmol/L(7.0mg/dl),女性高于360μmol/L(6.0mg/dl)。
    痛风:高尿酸血症合并急、慢性关节炎、痛风石、关节畸形、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性尿路结石时,称为痛风。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多与先天性嘌呤代谢异常有关,常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等聚集发生,继发性则由某些系统性疾病或药物引起。痛风多见于成年男性,有一定遗传性。中老年男性如出现特征性关节炎、尿路结石或肾绞痛发作并伴有高尿酸血症时,应考虑痛风。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嘌呤是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物质,主要以嘌呤核苷酸的形式存在,在作为能量供应、代谢调节及组成辅酶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嘌呤在人体内氧化变成尿酸,人体尿酸过高就会引起痛风海鲜、动物内脏、肉类、啤酒、白酒的嘌呤含量都比较高, 所以,痛风病人除发病时用药物治疗外, 更重要的是平时要注意忌口。
    据报道,人群中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高达18.01%,大约有5%-15%高尿酸血症者发展为痛风,因此高尿酸血症是痛风重要危险因素痛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突然的关节红痛,反复发作,如没有进行规范的治疗,可在耳廓肘等关节部位形成结节,进一步发展可造成关节损失畸形肾功能损害肾结石尿路结石,严重者可导致心衰缺血性卒中和死亡痛风是严重影响劳动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但可防可控可治

痛风的预防控制措施
    1.1普通人群 — 一级预防
    1.1.1普通人群指无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痛风家族史等健康人群。
    1.1.2原则:食物多样,粗细搭配,适量动物性食物,充足的蔬菜,少食油、盐、酒,合适饮水与运动。具体结合当地实际兼顾。
    1.1.3具体措施
    (1)饮食:参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平衡膳食,做到食物多样,成人每天嘌呤平均摄入量约为400mg/d。成人每天进食畜肉、或禽肉、或鱼虾不超过3两,动物内脏每周摄入控制在1-2次,少吃肥猪肉和食用油;每天食用蔬菜不少于8两、水果不少于4两。50岁以上女性加强奶类、豆类的摄入,每天1瓶牛奶,豆类半两(水豆腐3两)。青少年三餐定时定量,每周食用含铁高的猪血1-2次,每天1瓶牛奶,每周饮用碳酸饮料不超过1瓶。限盐,每日摄入食盐控制在6克以下(1个贰分钱币平装的量)。
    (2)适量饮酒:成年男性每天饮酒量控制在:25度的白酒不超过2两,或不超过3两玉米酒,或不超过1瓶啤酒,女性最好不饮酒,如饮酒,饮酒量不要超过男性的一半。青少年禁止喝酒
    (3)戒烟:尽可能不吸烟,吸烟会增加患痛风的风险。
    (4)运动:每天坚持运动至少30分钟,如跑步、打球、散步、太极等。农村居民除生产劳动、家务和干农活外,每天坚持散步30-60分钟。
    (5)体重:维持健康的体重,超重、肥胖会增加患痛风的危险(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2),体质指数<18.5为消瘦,体质指数18.5-23.9为正常,体质指数24-27.9为超重,体质指数≥28.0为肥胖)
    (6)体检:痛风与年龄密切相关,建议20-30岁健康人群每3年进行血尿酸和血脂检测,30-40岁健康人群每2年进行血尿酸、血脂、血压、血糖检测,40岁以上健康人群每年进行血尿酸、血脂、血压、血糖检测。
 
    2.2痛风高危人群的预防二级预防
    2.2.1高危人群指的是:有高尿酸血症、痛风家族史、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肾脏疾病、铅中毒等人群。
    2.2.2控制目标:将血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360μmol/L)。
    2.2.3原则:平衡膳食,食物多样,粮蔬为主,控制糖、淀粉等高热量饮食,限制饮酒和高嘌呤食物的大量摄入。每日饮水10杯以上。动静结合。控制尿酸。
    2.2.4具体措施
    (1)饮食:禁食含嘌呤高的动物内脏、肉汤等食物和高果糖的饮料(汽水、果汁);严格控制肉类摄入,每天猪肉或牛鹅肉,或鱼虾等动物性食物摄入量控制在3两以内;多吃蔬菜和水果,每天至少进食蔬菜8水果5两;每天1瓶牛奶;限盐,每日摄入食盐控制在6克以下(1个贰分钱币平装的量);少吃肥猪肉和食用油。
    2)限酒:尽可能禁酒;如饮酒,要严格控制酒量,每周饮酒不超过3次,每次饮用量不超过2建议用红酒替代白酒玉米酒和啤酒
    (3)戒烟。
    4)多饮水: 每天饮水不少于10杯(大于2000毫升/天),选用自来水和矿泉水,不饮纯净水
    (5)坚持运动,控制体重:每天坚持运动至少30分钟,如跑步、打球、散步、太极拳等;农村居民除生产劳动、家务和干农活外,每天坚持散步30-60分钟,结合农活工作总量调节控制。
6)体检:建议高尿酸血症者每6个月进行血尿酸血脂血压血糖检测;有痛风家族史高血压肥胖血脂异常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肾脏疾病等的人群每年检测一次血尿酸血脂血糖
 
    2.3痛风人群预防三级预防
    2.3.1适用人群:痛风患者
    2.3.2控制目标:将血尿酸控制在<300μmol/L,控制不发病或降低发病频率。
    2.3.3原则:规范治疗,严控尿酸平衡膳食,食物多样,粮蔬为主,控制糖淀粉等高热量饮食,限制饮酒和高嘌呤食物的大量摄入;规律进餐,忌暴饮暴食;每日饮水10杯以上;动静结合
   2.3.4具体措施
(1)规范治疗:痛风患者要到正规医院接受规范的治疗,并严格按医嘱服药,进行降尿酸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要特别注意的是尽快吃止痛片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疼痛,但不是治本措施,如果不进行规范的治疗,痛风会反复发作,病情会逐渐加重具体治疗方法见痛风诊疗相关指南
(2)饮食:禁食含嘌呤高的动物内脏肉汤等食物和高果糖高热量的饮料(汽水果汁);限制食用甜果汁甜点甜饮料的摄入;严格控制肉类摄入,牛肉或羊鹅肉,或鱼虾每天累计总量摄入控制在2两以内;每周食用含铁高的猪血1-2次,防止铁缺乏;多吃蔬菜和水果,每天至少进食蔬菜8两、水果5两;多食用维生素B族或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如猕猴桃、木瓜、鲜枣、菠萝等;以优质蛋白为主,每天1瓶牛奶和1个鸡蛋;鼓励食用低脂肪或无脂肪乳制品;限盐,每日摄入食盐控制在2-5克;少吃肥猪肉和食用油。
3)限酒:尽可能戒酒,尤其是痛风急性发作期或控制不佳的患者;缓解期如饮酒,要严格控制酒量,每周喝酒不超过3次,每次饮用量不超过1痛风患者任何时候均禁止喝啤酒
(4)戒烟。
5)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喝茶,禁止饮用浓茶。
6)多饮水: 每天饮水不少于10杯(大于2000毫升/天),选用自来水和矿泉水,不饮纯净水;晨起和睡前1小时必须饮1次水
(7)控制并发症:痛风性肾病是痛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痛风性肾病患者则应坚持低盐饮食,以降低高血压,减轻水肿。对已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将蛋白质摄入量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0.5-0.8g,同时选用如鸡蛋、牛奶优质蛋白质等。具体饮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8)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未出现关节损伤者可以每周坚持运动4-5次,每次至少30分钟,如跑步、打球、散步、太极拳等;肥胖者应减轻体重,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
(9)避免过度劳动、紧张、湿冷,穿鞋要舒适。
    三附件:
    1.常见食物嘌呤含量表
    2.食物嘌呤含量分类表
    3.痛风患病风险自评表
    4. 不同成年人群按照嘌呤摄入控制量食谱举例
    5.如何通过看体检和化验单,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附件1:
                常见食物嘌呤含量表
(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注:嘌呤含量等级:■超过150毫克/百克,不宜选用■50—150毫克/百克,急性期不宜选用;■小于50毫克/百克,适宜选用
谷薯类及其制品
种类 嘌呤 种类 嘌呤 种类 嘌呤 种类 嘌呤
(毫克) (毫克) (毫克) (毫克)
白米 18.1 糯米 17.7 小米 7.3 糙米 22.4
米糠 54 小麦 12.1 面粉 17.1 面条 19.8
高粱 9.7 玉米 9.4 米粉 11.1 麦片 24.4
甘薯 2.4 芋头 10.1 马铃薯 3.6 荸荠 2.6
蔬菜类
白菜 12.6 菠菜 33.2 包菜 12.4 空心菜 17.5
蒿子 16.3 芥菜 12.4 蒿子 16.3 芹菜 12.4
苋菜 8.7 榨菜 10.2 芥兰菜 18.5 盐酸菜 8.6
雪里红 24.4 韭菜 25 芜荽 20.2 葫芦 7.2
冬瓜 2.8 5.3 苦瓜 11.3 丝瓜 11.4
小黄瓜 14.6 茄子 14.3 青椒 8.7 萝卜 7.5
胡萝卜 8.9 洋葱 3.5 菜花 24.9 四季豆 29.7
蘑菇 28.4 大葱 13 番茄 4.2 南瓜 2.8
竹笋(生) 29            
豆类及豆制品
豆芽菜 14.6 绿豆 75.1 红豆 53.2 豌豆 75.7
杂豆 57 黄豆 116.5 豆干 66.5 黑豆 137.4
熏干 63.6 豆腐 55.5 豆浆 27.7    
/水产类
瘦猪肉 122.5 猪血 11.8 猪皮 29.8 猪脑 66.3
猪肝 169.5 猪大肠 262.2 猪肾 132.6 猪肚 132.4
猪肺 138.7 牛肉 83.7 牛肚 79 牛肝 169.5
羊肉 111.5 兔肉 107.6 鸡心 125 鸡胸肉 137.4
鸡肝 293.5 鸭肠 121 鸭肝 301.5 鸭心 146.9
鳝鱼 92.8 鲤鱼 137.1 海参 4.2 海蛰皮 9.3
螃蟹 81.6 乌贼 89.8 鱼丸 63.2 137.7
白带鱼 391.6 乌鱼 183.2 牡蛎 239 蚌蛤 436.3
草鱼 140.3 鲢鱼 202.4 白鲳鱼 238.1 33
蛋/奶类
鸡蛋白 3.7 鸡蛋黄 2.6 鸭蛋白 3.4 鸭蛋黄 3.2
皮蛋白 2 皮蛋黄 6.6 奶粉 15.7 牛奶 1.4
水果类
柠檬 3.4 桃子 1.3 西瓜 1.1 哈密瓜 4
橙子 3 橘子 3 葡萄 0.9 石榴 0.8
凤梨 0.9 鸭梨 1.1 枇杷 1.3 苹果 0.9
杏子 0.1            
硬果/干果类
栗子 34.6 莲子 40.9 红枣 6 黑枣 8.3
葡萄干 5.4 龙眼干 8.6 瓜子 24.2 杏仁 31.7
花生 96.3 腰果 80.5 白芝麻 89.5 黑芝麻 57
核桃 8.4 葡萄 0.5        
其它
银耳 98.9 香菇 214.5 蜂蜜 1.2 番茄酱 3
酱油 4.8 啤酒 26.1 黄酒 21.10 红酒 0.3
附件2:
食物嘌呤含量分类表
食物嘌呤含量分级 食物类别 食物举例
第一类高嘌呤的食物 (每100g食物含嘌呤75~1000mg)
 
畜禽肉类 肝、肾、胰、心、肚、脑等动物内脏;浓汤汁(各种肉汤、火锅汤等)
牡蛎、干贝、小鱼干、扁鱼干等
水产类 沙丁鱼、凤尾鱼、鲭鱼、鲨鱼、海鳗、鲭鱼、带鱼、鲳鱼等海鱼,鱼皮、鱼卵、鱼干等,牡蛎、干贝等贝壳类,海虾、虾米、海参等虾类
豆类和菌藻类 黄豆、香菇、紫菜
其他 酵母粉等
第二类中等嘌呤的食物 (每100g食物含嘌呤25~75mg)
 
畜禽肉类 猪、牛、羊狗等畜肉,鸡、鸭、鹅、鸽等禽类
水产类 草鱼、鲤鱼、鳕鱼、比目鱼、鲈鱼、到鳝鱼、河鳗鱼等鱼类;鱼丸、鱼翅等制品;螃蟹、香螺等
豆类及制品 绿豆、赤豆、黑豆、蚕豆等干豆类;豆腐、豆腐干、乳腐、豆奶、豆浆、豆苗、豆芽等制品
蔬菜坚果类 菠菜、笋(笋干、冬笋)、芦笋;四季豆、毛豆等鲜豆类;海带、金针、腰果、杏仁、芝麻、栗子、莲子等
第三类低嘌呤食物(每100g食物含嘌呤<25mg)
 
主食类 精米、米粉、面条、通心粉、玉米及其制品
蔬菜类 白菜、卷心菜、莴笋、茼蒿、芹菜、荠菜、韭菜、韭黄、西红柿、茄子、黄瓜、冬瓜、丝瓜、南瓜、倭瓜、苦瓜等,白萝卜、胡萝卜等,土豆、甘薯、山芋、甘蓝、柿子椒、辣椒、洋葱、大蒜、葱姜、木耳等
水果及制品类 各种水果,如樱桃、木瓜、菠萝、猕猴桃、鲜枣等
奶蛋类 鲜奶、奶酪、酸奶、奶粉等奶类及其制品;鸡蛋、鸭蛋等蛋类及其制品
饮料类 淡茶、苏打水、矿泉水等
其他 各种油脂和糖类(本身不含嘌呤,但应适量选用)
 
 
附件3:
痛风患病风险自评表
序号 项目 是否 序号 项目 是否
1 痛风家族史   6 高尿酸血症  
2 5年以上的饮酒史   7 突发关节红肿热痛  
3 每天饮酒5两以上   8 关节痛反复发作  
4 每周肉类摄入超过3斤   9 手脚关节长结节  
5 近十年肉类摄入显著增加        
注:
1、本表仅供自我评价参考,具体以医疗机构诊断为准。
2、风险高低的评估:
低风险:仅有第1-5项中其中的一项。
中风险:有第1项和第2-5项中其中的两项;
        或者:有第6项和第2-5项中其中的一项。
高风险:有第6项和第1项;
或者:有第6项和第2-5项中其中的两项;
或者:有第7-9项中其中的一项。
基本可以判断为痛风:有第1-6项中其中的一项和第7-9项中其中的一项。

附件4:
不同成年人群按照嘌呤摄入控制量
食谱举例
    1、健康成年人每天嘌呤平均摄入量为400mg/
    以健康成年人1天膳食为例:大米8两、玉米半两、白菜4两、空心菜4两、红萝卜2两、瘦猪肉1两、鸡肉1两、草鱼1两、水豆腐1两、橘子2两、苹果2两,可计算出1天总嘌呤摄入为378mg。
(计算方法:每100克食物中含嘌呤的量(毫克)×每种食物摄入量(克)÷100=摄入该食物嘌呤含量(毫克),如一天摄入大米8两(400g),则摄入18.1×400÷100=72.4毫克嘌呤)。
    2、痛风高危人群每天嘌呤摄入量小于300mg/以成人高危人群1天膳食为例:大米6两、红薯2两、白菜3两、芥菜3两、红萝卜2两、冬瓜2两,瘦猪肉1两、鸡肉1两、牛奶5两、葡萄3两、苹果3两,可计算出1天总嘌呤摄入为240mg
    3、痛风病例每天嘌呤摄入量小于250mg/    以成人痛风病例1天膳食为例:大米5两、红薯2两、白菜3两、西红柿3两、红萝卜3两,瘦猪肉2两、牛奶5两、鸡蛋1个、葡萄3两、苹果3两,可计算出1天总嘌呤摄入为214mg
    4、严重痛风病例(痛风5年以上或有关节结节形成或并发肾功能损害)每天嘌呤摄入量为低于150mg/天(包括急性关节炎期)    以成年严重痛风病例1天膳食为例:大米5两、米粉2两、白菜3两、西红柿3两、红萝卜2两,瘦猪肉1两、猪血1两、牛奶5两、鸡蛋1个、石榴3两、苹果3两,可计算出1天总嘌呤摄入为146mg。
 
   附件5:
   如何通过看体检和化验单,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了解以下自己的“六高”指标非常重要。
1、尿酸高:空腹血尿酸正常男性为≤420μmol/L (每升微摩尔)、女性为≤360μmol/L。高尿酸血症即男性>420 μmol/L、女性>360μmol/L。
2、血压高:正常血压收缩压<140 mmHg(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mmHg。高血压即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3、血脂高:空腹血脂,有四项。
    ⑴总胆固醇(TC)正常是<6.22mmol/L(每升毫摩尔),异常是≥6.22 mmol/L。
    ⑵甘油三酯(TG)正常是<2.26mmol/L(每升毫摩尔),异常是≥2.26 mmol/L。
    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正常是<4.14mmol/L(每升毫摩尔),异常是≥4.14 mmol/L。
    ⑷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正常是≥1.04 mmol/L(每升毫摩尔),异常是<1.04 mmol/L。
    血脂四项指标只要有一项异常即诊断为血脂异常。
     4、血糖高:有3项判断。
    ⑴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正常是<6.1mmol/L(每升毫摩尔);空腹血糖受损(IFG)是≥6.1~<7mmol/L;诊为糖尿病是≥7.0mmol/L。
    ⑵糖耐量试验血浆葡萄糖(OGTT)正常是<7.8 mmol/L (每升毫摩尔);糖耐量受损(IGT)是≥7.8~<11.1 mmol/L;诊为糖尿病是≥11.1 mmol/L。
    ⑶有糖尿病症状,在任意时间测血浆葡萄糖≥11.1 mmol/L(每升毫摩尔),诊为糖尿病。
    5、体重高: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2),体质指数<18.5为消瘦,体质指数18.5-23.9为正常,体质指数24-27.9为超重,体质指数≥28.0为肥胖。   
    6、腰围高: 正常男性腰围<85cm (厘米),或女性<80cm。中心性肥胖即男性腰围≥85cm,女性≥80cm。
发现自己“六高”指标异常,应及时到相关医院请有执业资格的医生制定纠正“六高”指标异常的控制方案,并且严格执行。

                                  夏季和汛期食品安全注意事项
 
    近期,广西各地出现持续高温、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空气湿度加大,食品容易受到苍蝇、细菌、霉菌等污染,是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广大群众注意饮食安全,提高食品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夏季和汛期食品安全卫生要点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饭前便后要洗手,加工食品前要洗手。
    2、注意食品卫生。饭菜要烧熟煮透,食物要生熟分开,尽量不加工和食用冷荤类食品;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吃发霉的米面;不随意捡食洪水中浸泡的食物,如瓜果蔬菜、溺亡畜禽等;不自行采食不认识的野生蘑菇和其它野菜、野果;不使用污水清洗瓜果、碗筷餐具;剩菜剩饭及时放进冰箱保存,经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室温存放超过4小时的食物不要再食用。
   3、加强食品存放。食物储藏要注意防潮、防霉、防蝇、防鼠,尤其是米、面等粮食不要直接放置于地面,可用搁板垫高防潮,食物用防蝇罩遮盖。
   4、保持加工环境卫生。炊具、餐饮具要注意防尘、防蝇、防鼠、防水和防潮;加强家禽家畜的管理,禽畜粪不能直接排入河水、湖水、塘水中;受灾地区洪水退去后要做一次彻底的卫生打扫和消毒。
    二、夏季和汛期重点预防的食物中毒
     1、霉菌毒素食物中毒。是洪涝地区最常见的食物中毒,常由于食用了霉变的大米和玉米等引起。病人通常在食用霉变粮食后数分钟至4小时内发病,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不适、乏力、发热等,多为水样便,无粘液、无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感。停止食用霉变粮食后病情自动减轻,一般不会死亡。可采取对症治疗,呕吐者给予补液。
    2、细菌性食物中毒。汛期是细菌孳生的活跃期,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主要由肉、蛋类等动物性食品和存放时间较长的熟食引起 (如米饭、蔬菜等)。广大群众要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外出就餐或购买食物时,要选择正规的餐饮单位、商店或超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如腹泻、腹痛、恶心、呕吐,有时有发热、头痛,潜伏期一般在3-12小时。如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要及时对症治疗,及时补充体液和电解质,必要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误食含毒的鱼类、有毒蘑菇、有毒植物和食用未经充分加热的豆浆、扁豆或发芽土豆等会引起有毒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其中部分动、植物性食物中毒如(如河豚鱼中毒、毒蘑菇中毒、断肠草中毒等)起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凶险,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极高。如有民众食用蘑菇或不明植物、鱼类等后出现恶心、呕吐、无力等身体不适症状,要立刻进行催吐,将未消化的毒蘑菇、有毒植物、鱼类等排出体外,并立刻送附近医院救治。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