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世界肝炎日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7日 来源:自治区疾控中心免规所 阅读次数:
    2016年7月28日是第6个世界肝炎日,今年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宣传主题是“了解肝炎,立刻行动”。世卫组织敦促各国快速行动起来,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并加大获取检测和治疗服务。目前,每20名病毒性肝炎感染者中仅有1人知晓感染情况,每100名患者中仅有1人得到治疗。在2016年5月召开的世界卫生大会上,194个国家政府通过了史无前例的《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并对首次提出的全球目标达成了一致。这一战略包括到2020年治疗800万乙型或丙型肝炎患者。其长远目标是到2030年在2016年数据的基础上将新发病毒性肝炎感染减少90%并将病毒性肝炎引起的死亡数减少65%。
    病毒性肝炎是一组被称为甲、乙、丙、丁和戊型肝炎的传染病。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受到影响,引起急性和慢性肝脏疾病。每年近140万人死于这一疾病,多数属于乙型和丙型肝炎。据估计,只有5%的慢性肝炎患者知道自己受到感染,不到1%获得治疗。 估计95%的肝炎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受到感染。在全球,缺乏认识和难以获取肝炎治疗服务意味着多数有需要者得不到治疗。90%以上丙型肝炎患者在3-6个月内可得到完全治愈。 适当治疗乙型和丙型肝炎可防止出现威胁生命的慢性肝病并发症,主要是肝硬化和肝癌。世卫组织建议扩大治疗,由此可在2015至2030年期间挽救700万人的生命,同时社区也可从经济增长中获益。
    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为“爱肝护肝,享受健康”。广西是我国主要的乙肝流行地区,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学调查结果显示广西全人群HBsAg携带率为11.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18%),近年来广西每年报告乙肝病例数达4万多例,乙肝流行水平较高,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健康常识:

什么是肝炎?

答:肝炎为肝脏炎症。病情可自行消退,也可发展成肝纤维化(“结痂”)、肝硬化或肝癌。肝炎病毒是全球肝炎的最常见病因,但其它感染、有毒物质(如酒精和某些药物等)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也能引起肝炎。
    主要有五种肝炎病毒,分别为甲、乙、丙、丁和戊型。由于该病的疾病负担和所导致的死亡情况,及其形成暴发和流行性传播的可能性,这五类肝炎最为受人关注。特别是乙型和丙型肝炎,它们导致数亿人罹患慢性疾病,同时二者还是肝硬化和癌症的最常见病因。
    甲型和戊型肝炎的典型病因是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水。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感染则通常是与受污染体液的非肠道接触的结果。这些病毒的常见传播途径包括摄入受污染血液或血液制品、使用受污染设备进行侵入性医疗操作程序。乙型肝炎还通过母亲在分娩时传播给婴儿,由家庭成员传播给儿童,同时它还能够通过性接触传播。
    急性感染的出现可能会伴有有限症状或无症状,也可能出现诸如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尿黄、极度疲乏、恶心、呕吐和腹痛等症状。

什么是乙型肝炎?
    1.乙型肝炎是因感染乙肝病毒导致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它可以造成感染者的肝脏损伤和导致感染者早死与肝癌或肝硬化,多数人以慢性感染为主。主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人可有发热及黄疽等。
    2.在中国,平均每14人就有1人是乙肝慢性感染者,而且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
    3.安全又有效的乙肝疫苗可以防止您的宝宝被感染, 因此,乙肝感染者可以安全怀孕和生育健康的宝宝。
    4.多数乙肝感染者通常没有任何症状, 建议做一次乙肝血液检查,以确定是否被感染。请查看检查结果中乙肝表面抗原:如果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提示感染了乙肝病毒。
    5.乙肝病毒除可以通过母婴传播外,还能通过没有防护的性行为和被污染的血液传播(如公用牙刷和穿耳孔针具,重复使用注射针头和针管以及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日常工作或生活学习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给他人。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表现与治疗
    1.表现:乙肝是一种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慢性感染为主,人体患乙肝后,可表现出明显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及厌油食等消化道症状,肝脏肿大伴有压痛和肝功异常,部分病人会出现黄疸,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肝掌、蜘蛛痣等症状。
    2.危害:乙肝会导致机体肝功能受到损害,部分慢性肝炎病人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疾病负担较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3.预防措施:首选方法是接种乙肝疫苗,我们国家规定新生儿在出生后0、1、6月龄时各接种1剂乙肝疫苗,能有效预防乙肝感染。如果母亲为乙肝患者,在其孩子出生后及时注射1针乙肝免疫全球蛋白,并按0、1、6月龄程序完成3针乙肝疫苗,能有效阻断乙肝的母婴传播,确保孩子健康成长。成年人也可以通过接种乙肝疫苗来预防乙肝感染。
    4.治疗:乙肝患者的治疗主要是抗病毒及保肝护肝,定期检查,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不饮酒,不滥用药物,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5.传播途径:在一般人群中,乙肝病毒主要经血传播、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例如握手、共用餐具、毛巾,共用坐便器等情况下不会传播乙肝。


乙型肝炎相关指标定义
    1.乙肝“两对半”: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即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和 e抗体(HBeAb)、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
    2.“大三阳”: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三项阳性,“大三阳”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比较活跃,传染性较强。
    3.“小三阳”:是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学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三项阳性,“小三阳”往往提示体内病毒复制有所减少,传染性较小。

乙肝感染者日常保健

    1.定期做医学检查。乙肝感染者或许没有任何症状,但还是比一般人有较高的机会发展成为肝癌或者肝衰竭。因此乙肝感染者必须定期做医学检查,越早发现肝癌治好的机会越大。这样就可以保证自己的健康,正常工作和学习。
检查频率 检查项目 检查目的
每6个月 血液肝功能 监测肝脏损伤
血液甲胎蛋白(AFP) 肝癌筛查
每年 B超 肝癌筛查
    2.谨慎选择药物治疗。并不是每一个乙肝感染者都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但如果肝功能持续异常,则可能需要治疗。在适当时候开始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可降低肝脏损伤、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进行药物治疗需咨询专业医生。
    3.避免肝脏损伤。乙肝感染者应避免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保持良好心态,适当运动,均衡饮食, 不要盲目过多地滥用药物。
    4.关爱你所爱的人。在您确定自己感染了乙肝后,让您的家人接受乙肝检查,如果没有受到感染且无抗体的,需尽快接种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的保护作用
    1.乙肝疫苗能够安全有效的预防乙肝和因乙肝导致的肝癌,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世界上第一支抗癌疫苗”。
    2.中国政府倡导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按时接种3针乙肝疫苗。接种乙肝疫苗,可以保护宝宝不受乙肝病毒的威胁,也可减少宝宝患上肝硬化和肝癌的机会。
    3.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越低,转变为慢性乙肝的风险越大,因此宝宝出生后应尽快接种乙肝疫苗.
    4.接种乙肝疫苗后有抗体产生者的保护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续12 年,因此一般人群不需要进行抗体监测或加强免疫。
    5.如果接种乙肝疫苗后没有产生乙肝保护抗体请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补种。
 
                           我国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程序
 
接种时间 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妈妈所生宝宝
出生后24小时 尽快接种第1针乙肝疫苗
出生后满1个月 接种第2针乙肝疫苗
出生后满6个月 接种第3针乙肝疫苗
 
接种时间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妈妈所生宝宝
出生后12小时 尽快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
和1针乙肝免疫球蛋白
出生后满1个月 注射第2针乙肝疫苗
出生后满6个月 注射第3针乙肝疫苗
完成第3针疫苗后1~6个月 验血查验宝宝的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表面抗体,
确定是否需要补种疫苗或已被感染


甲肝防治知识
    甲肝是甲型肝炎的简称,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常见消化道传染性疾病。甲肝是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健康人群通过食用了受到甲肝病毒污染后的水、食物而感染上甲型肝炎。易引起校园内的爆发感染。
    预防: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饮生水、不吃生食。各单位集体尤其校园的食堂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最经济有效的预防途径为接种甲肝疫苗。其中新生儿接种甲肝疫苗是预防甲肝的关键,目前我国已将甲肝疫苗列入计划免疫范围,新生儿出生后18个月免费接种甲肝疫苗。在甲肝疫情爆发流行地区的健康人群可应急接种甲肝疫苗进行预防。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