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

发布时间:2013年06月18日 来源:综合 阅读次数: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目前食品安全的含义有三个层次:

第一,食品数量安全:即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生产民族基本生存所需的膳食需要。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品。

第二,食品质量安全:指提供的食品在营养,卫生方面满足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需要,食品质量安全涉及食物的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剂是否违规超标、标签是否规范等问题,需要在食品受到污染界限之前采取措施,预防食品的污染和遭遇主要危害因素侵袭。
     
第三,食品可持续安全:这是从发展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

目前我国出现了较多问题食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刻不容缓。2013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2013年6月17-27日正式启动,以“社会共治、同心携手维护食品安全”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食品安全工作,推动形成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格局。在6月17日至27日的宣传周活动期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将紧扣宣传周主题,从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倡导社会共同责任3个角度,在中央、地方、企业、学校4个层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社会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科普宣教活动,深入反映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和体制改革取得的积极进展,阐述未来食品安全工作的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推动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着力引导食品企业及从业者形成主体责任和道德诚信意识,强化道德观念教育,倡导诚信从业风气,普及信用文化知识;推动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社会监督和消费维权,推动食品安全监管执法部门与其他部门、机构之间建立更为有力的协同联动治理机制,形成坚实的外部约束和道德底线。促使食品安全保障由单纯依靠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向多方主体主动参与、多种要素发挥作用的综合治理转变。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