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西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班在邕举办
根据国家卫生部《关于调整201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计划的通知》精神,为及时加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2011年8月22~24日,由自治区卫生厅主办、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广西CDC)承办的“2011年广西疑似食源性异常病例/异常健康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班”在南宁举办,来自南宁、柳州、桂林、贵港、玉林、梧州、河池、钦州、百色、防城港、横县、田阳、南丹、桂平、鹿寨等15个市、县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广西CDC的150多名负责该项工作的卫生局、医院和CDC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参加了此次培训。
自治区卫生厅执法监督处处长、欧波副巡视员亲自到来,并就如何做好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做了重要指示,自治区CDC唐振柱主任就食源性疾病监测做了重要部署,并介绍了食源性疾病现状和监测技术进展,总结了2010年广西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状况和存在问题。据食源性疾病监测较为完善的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统计,过去20多年来,各地食源性疾病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已经成为全球非常重要、非常普遍的公共卫生问题。
据悉,目前已知的食源性疾病大约有250多种,大多数是由生物因素引起。生物因素包括细菌及其毒素、病毒、立克次氏体、寄生虫和原虫、真菌毒素等,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致病因素有所不同。食品中致病菌和病毒在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比较普遍,寄生虫污染在发展中国家比较多见。食源性疾病主要的表现形式为散发,而目前我国散发事件的数据比较匮乏。因此,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系统收集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数据,将有助于准确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利于评估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性。2010年,广西CDC共接报食物中毒21起,暴露人数8043人,发病人数412人,住院人数196人,死亡人数6人。食物中毒发病率 0.512/10万,病死率1.46%,平均每起中毒20人。与2009年相比,食物中毒起数减少了12起,中毒人数减少了568人,死亡人数增加了2人。
欧波副巡视员指出,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广西在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年是广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全面铺开的第一年,响应了国家“建立起覆盖各省、市、县并逐步延伸到农村地区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数据库,为我区食品安全预警、构建全国食品污染物数据库、制订食品卫生标准作出了贡献。
培训期间,广西CDC食品营养安全与学校卫生所刘展华所长传达了201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期工作会议精神,并介绍了2011年广西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工作要求。广西CDC食品营养安全与学校卫生所
各市、县卫生局、CDC和医疗机构的学员对2011年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计划和目前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大家认为,食源性疾病危害较大,做好监测很有必要,尤其是哨点医院的领导和医生们深深感觉到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性,纷纷表示要竭尽全力,讲究策略,认真做好该项工作部署。通过培训,大家统一了思想,进一步明确了肩负的《食品安全法》赋予的各项工作职责,既有压力,也是机遇。通过此次培训工作,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增强了完成监测任务的信心,对做好2011年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管理和技术基础,有助于顺利完成国家下达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任务,使广西的食品安全工作提高到一个新台阶。
(姚雪婷)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