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期刊资料>内容>

秋季有三时 养生各不同

发布时间:2015年12月02日 来源:广西疾控信息 阅读次数:

    秋天,天气由热转凉,人体腠理由疏松转为致密,阳气开始潜藏于内。在暑往寒来、气候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养生务须顺应天时。秋季有三时,即初秋、仲秋和晚秋,养生要注意这三个阶段的不同。

    初秋  御暑热、保脾胃、解秋乏

    御暑热  初秋暑热仍未退去,“秋老虎”还会“逞凶”,因而要加强各种解暑降温保健措施,预防中暑。由于暑热最易伤心,应有意识地避开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到遇事不烦,处事不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

    保脾胃  此时雨水较多,湿气偏盛,湿邪为患,最易伤脾。淋雨、涉水后要及时将身体擦干;饮食应清淡,不宜大量摄入各种肉食;少食冷饮、秋瓜等寒凉食物,以免中伤脾阳。

    解秋乏  由于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不少人会出现浑身疲软无力、精神欠佳、睡意连绵、呵欠不断、食欲增强却又不易消化的秋乏现象。对此应从生活起居上进行调整,将夏天的晚睡早起改为早睡早起,注意不要熬夜,切忌过劳。

    仲秋 防秋燥、护毛发、常秋冻

    防秋燥  伴随自然万物干枯萎黄,人体也反应出津干液燥的征象,如口鼻咽喉发干、皮肤干裂、大便干燥等。对此应从饮食上进行调理,宜常吃梨、柿子、葡萄、石榴、甘蔗、萝卜、番茄等新鲜果蔬,以养阴润燥。

    护毛发  秋天干燥可致脱发相对增多。为做好头发的养护,这段时间最好暂停烫发,用温和的洗发剂洗发,并擦些营养性的发乳或发蜡。另可适当食用芝麻、核桃、黑豆、黑木耳等食物,以养发护发。

    常秋冻   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这时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是青壮年以及身体健康的老人和小孩,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为越冬打好基础。

    晚秋 避风寒、 消秋愁、打“底补”

    避风寒  晚秋早晚温差变大,气候开始转寒,此时须及时添衣,预防冬季多发的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对于既往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在深秋要格外注意,要预防寒流侵袭诱发脑卒中、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

    消秋愁  秋天的萧索之景,往往令人多愁善感,难免情绪低落。要注意精神调养,设法改善种种不良心境,要多出户外活动,或登高远足,水中泛舟;或养花垂钓,闻曲起舞……使秋愁在愉悦之中悄然而去。

    打“底补”  此时是调整脾胃、打“底补”的最佳时期。对于“底补”,可用芡实、红枣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用,或用芡实炖瘦猪肉、鸡肉等食用。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