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期刊资料>内容>

我国农村结核潜伏感染者不到两成

发布时间:2015年06月23日 来源:广西疾控信息 阅读次数:

    国家“十二五”传染病科技重大专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队列研究”课题最新研究成果显示,应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两种方法,平行开展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推测出我国农村全人群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率约为15%18%,远低于既往估算数据。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柳叶刀》传染病子刊上发表,杂志将其作为当期推荐文章并配发了专题评述。

该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金奇研究员组织、高磊副研究员牵头,联合中国CDC及多家省市CDC、医院共同开展。

    我国有500万名结核病患者,每年新报告发病100万例左右,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绝大多数健康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不会立即发病,其中有5%10%的潜伏感染者会在一生中发病。因此,降低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的发病率,是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50年消除结核病危害目标的关键所在。

    该项目研究人员于20137月~9月,在全国结核病疫情高、中、低不同的4个现场对2万余名5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开展了问卷调查,TSTIGRA平行检测,影像学筛查等研究。这也是迄今全球最大规模的针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队列研究项目。经性别和年龄校正,并排除卡介苗接种和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等干扰,推测得出我国农村人口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为15%18%,感染率存在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且男性高于女性。

    据了解,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报告估算全球约1/3的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2000年,我国依据TST方法调查估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率为44.5%,意味着全国有近6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金奇指出,随着全球结核病控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新的检测技术的出现,我国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的流行情况有待进一步阐明。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的干预策略并不提倡覆盖全部潜伏感染人群,而应针对发病的重点人群和高危人群进行有效干预。”金奇说,项目组下一步将以潜伏感染发病的重点人群为干预对象,开展预防性干预研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人群特征的干预方案。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