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检验检疫局防控脊髓灰质炎疫情从口岸传入
近日,广西检验检疫局下属防城港检验检疫局接到某船舶代理公司报告,该公司代理的“中兴海”号货轮上一名船员突然肚子剧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症状,从呕吐物中偶现血丝,并且已连续2天无法进食,需马上进行治疗。防城港检验检疫局立即启动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赶赴外锚地对病人开展现场救治、流行病学调查和现场医学排查,该名船员为中国籍男子,现年25岁,为“中兴海”号货轮的普通船员。病人曾患有胃病,发生剧痛呕吐后,自行服用过吗丁啉,用药后病情趋向缓解但是仍然无法进食,“中兴海”号轮上其他船员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经检查排除病人患传染病可能,即接送病人返回防城港码头,移送该市一医院作进一步治疗。目前,该名船员病情已经得到控制并随“中兴海”号货轮离开港口。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通报的信息,2014年1月1日至7月1日,全球新发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俗称小儿麻痹症)病例共112例,病例分布的国家分别是:巴基斯坦(88例)、阿富汗(7例)、尼日利亚(4例)、赤道几内亚(5例)、喀麦隆(3例)、伊拉克(2例)、叙利亚(1例)、埃塞俄比亚(1例)、索马里(1例)。WHO已将当前脊灰疫情确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发布了相关的国际旅行建议,以减少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国际传播。
近日,质检总局、外交部、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关于防止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入我国的公告”。记者获悉,为防止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入,广西检验检疫局根据有关公告精神,要求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对来自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入境人员、交通工具负责人,以及旅行社领队人员,应当配合入境口岸检疫人员开展体温监测、医学巡查、流行病学调查、医学排查、采集样本、预防接种等工作,配合对申报或现场查验发现为疑似脊髓灰质炎病例按规定程序采取的医学措施,以及对疑似病例的粪便及其可能污染物采取的消毒措施。来自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工具、集装箱、货物、行李、邮包的承运人应当配合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卫生检疫查验工作,配合对可能被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污染的设备及物品按规定采取的卫生处理措施。
同时,广西检验检疫局卫检处有关专家提醒,前往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如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人员在出发前要到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全程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如时间紧迫建议尽早接种至少1剂次脊髓灰质炎疫苗。同时,建议前往上述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可疑病人接触。旅行中和旅行后出现相关症状者,应当立即就医。在入境时要向检验检疫机构主动申报。回国入境时如有急性肢体麻痹症状,应当立即、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口头申报,入境后2周内出现上述症状者,应当立即到医院就诊,并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旅行史,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据介绍,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俗称小儿麻痹症,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潜伏期3至35天,平均1至2周,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及其隐性感染者。感染病毒后,绝大多数人表现为隐性感染,无任何症状。少部分人可出现发热、咽痛、乏力或恶心、腹泻等类似感冒样症状,极少数感染者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
广西于1991年,比全国提早两年开展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同期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从2008年起广西正式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免疫规划疫苗由5种增加到14种,预防的疾病由7种增加到了15种。通过开展强化免疫、加强常规免疫覆盖率和提高AFP监测系统敏感性等措施,和实施研究脊灰野病毒循环规律,通过漏卡调查对“扫荡”免疫目标人群进行预测,提高“扫荡”免疫的疫苗覆盖率等策略后。自1992年6月以后,广西已经连续10多年没有发现本土脊灰野病毒病例,没有出现输入性野毒株病例,也没有出现疫苗变异株病例。
从2003年起,广西的麻疹发病率也一直低于全国平均发病率,并且自2010年起,已连续3年报告发病率低于1/100万,基本达到了消除麻疹的标准,麻疹防控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此外,乙脑、流脑、百日咳、白喉等发病率也控制在较低水平。(潘少波 韦万春)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