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疟疾防控实现零死亡
记者日前从中国CDC在广西召开的全国重点省份登革热和输入性疟疾防控研讨会上获悉,广西今年1月至8月11日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1129例,由于当地防疫和医疗部门的措施落实到位,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此,截止到8月11日,该区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全区疟疾防控零死亡。
广西气候和地理位置特殊,历史上是我国南方四大高疟区之一,1954年全区疟疾发病率达到296.6/万。经过防疫和医务人员的 不懈努力,到2008年底,全区疟疾发病率降到1/10万,尤其到2008年底,全区所有市县(区)全部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疟疾》标准。但近年来,广西出国务工人员较多,国外输入性疟疾病例逐年增加,今年1月至8月11日止,全区已报告从非洲和东南亚国家输入的疟疾病例1129例,而且大部分是恶性疟,疟疾发病率名列全国第一(全国除广西外今年1月至8月11日输入疟疾病例1927例,死亡20例);但由于广西疾控、卫生专家及医技人员采取的防控措施扎实有效,全区未出现疟疾死亡病例和继发性二代病例。
有人不禁要问:全国其他省市今年输入性疟疾报告病例1927例,死亡20例,而广西近期输入性疟疾报告病例1129例,而无一人死亡,他们的秘诀在哪里呢?
该区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自治区卫生厅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要求加强输入性疟疾病例管理,从自治区级到各市、县均分级设立疟疾定点救治医院,领导还带领专家深入现场督导疟疾防控工作;
二是充分发挥灭疟联防区的作用。他们通过开展区内六大联防,制定协议,强化对输入性疟疾的防控,使该区首先建立起了第一道防控措施保证的屏障;
三是强化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疟疾的敏感性和诊治能力。近年来,广西CDC举办了40多期疟疾防控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疟防专业技术人员4000多人次,为全区应对疟疾疫情储备了充足的技术力量;
四是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宣教活动。针对广西外出非洲、东南亚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的情况,该区卫生厅、区CDC每年印制几十万份宣传小折页及宣传海报,下发到各县CDC,再由CDC一方面与公安部门及检验检疫局联系,将宣传折页放在公安局办护照及检验检疫局健康体检处,由工作人员给来办证、体检的每人发一份;另一方面,对有出国务工人员的乡镇,由乡镇卫生院组织防保医生、村医发放到每家每户;同时利用全国疟疾日,各乡镇圩日等机会,通过现场发放宣传折页及现场咨询的形式,大力开展疟防知识健康宣教。由于该区培训和宣传到位,疟疾防控知识家喻户晓,因此,出国打工回来的众多民工都能积极、自觉地到当地CDC检查自己是否感染上了疟疾,这样对早发现病人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是加强面上督导。广西CDC的领导及有关疟疾防控的专家到基层督导每年天数平均在120天以上,对各市县疟疾防治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确保了疟疾防控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特别是将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工作落实到实处,确保了疟疾病例的及时发现、及时诊断和及时治疗;同时,广西CDC还派出专家短期驻点布置防控。疫情爆发初期,他们派出区专家和市(县)技术人员共30多人驻点指挥疫情处理,如血检、疫情数据收集整理、治疗、媒介监测和疫点处置等,直至疫情平息;
六是加大诊治力度。今年年初,广西自治区卫生厅下文,要求从自治区级到各市、县均分级设立疟疾定点救治医院,及时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同时对危重疟疾病人,广西采用本地拳头药品青蒿琥酯对症下药,使重症患者很快转危为安。今年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广西输入性疟疾达900多例,由于该区加大诊治力度,使这批病人很快恢复了健康。 (潘少波 林康明)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