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打造壮瑶医药新模式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30日
来源:广西疾控信息 阅读次数:
分享到:
公立医院设立的壮医瑶医诊疗科目、壮医目诊等等10多种诊病技法,让壮医瑶医从土法治病的旧例中脱胎而出——广西打造独具民族特色的诊疗新模式。这是记者日前在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了解到的。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中90%以上聚集在广西,而瑶族人口的60%也聚居在广西的6个瑶族自治县,在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中,壮瑶苗等医药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广西将壮瑶医药振兴计划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大特色项目之一,努力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医疗服务新模式。近年来,广西民族医药共承担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内的各类课题300多项,取得科研成果50多项,广西民族医药研究院被列为自治区科技厅科技创新金源单位,自治区“壮医理论与临床技法”特聘专家岗位。
目前,广西共成立16家公立壮瑶医院,其中广西壮医医药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全国十家民族医院之一,民营覃氏德坤瑶医医疗集团先后在北京等地开设了8家瑶医医院。初步形成了以全国名老中医黄瑾明、著名壮医专家黄汉儒等为首席专家组成的专科团队,指导20家县级中医医院、壮医医院开展壮医专科平台建设,壮医目诊、药线点灸、经筋推拿等20多种技法初步形成技术规范,并作为适宜技术向全国推广。
广西民族医药研究所的医技人员通过对壮瑶医的深入发掘、整理研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据统计,该所已有200多项壮瑶医药课题获得了国家和广西区政府立项资助,有多项民族医药发掘整理的研究成果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8年国家卫生部将壮医列为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潘少波)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