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期刊资料>内容>

流感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知识问答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0日 来源:广西疾控信息 阅读次数:

    1、什么是感冒、流感、禽流感和人禽流感?

   感冒,一般指的是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由多种呼吸道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起的急性传染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受凉、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烟酒过度、全身性疾病及鼻部本身的慢性疾病影响呼吸道畅通等时容易诱发感染。感冒起病时鼻内有干燥感及痒感、打喷嚏、全身不适或有低热,以后渐有鼻塞、嗅觉减退、流大量清水鼻涕、鼻粘膜充血、水肿、有大量清水样或脓性分泌物等,若无并发症,病程约为7~10天;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在我国感冒不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

流感是流行性感冒的简称,一般指的是人流感,是指由人流感病毒引起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病人,通过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传播,传染方式是人际间相互传播;常见流感病毒有甲(A)型,乙(B)、丙(C)等三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使现有疫苗很快失效,给预防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现在仍在人群中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亚型有H1N1、H1N2、H2N2和H3N2。临床特点是起病突然,畏寒、寒战,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等。本病具有自限性,如无并发症,多于发病3~4天后症状好转,但在婴幼儿、老年人和存在心肺基础疾病的患者容易并发肺炎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在我国流感属于法定报告传染病并列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世界卫生组织于2009年4月30日将首发于墨西哥的人感染猪流感更名为新甲型H1N1流感,该病毒的致病性和传播力与普通流感无明显差别,2009年7月国家卫生部将新甲型H1N1流感调整为乙类传染病管理,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随访7天即可。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禽流感病毒引起的动物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按病原体对鸡的毒力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三大类。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家禽感染的死亡率几乎是100%。禽流感主要发生在禽类,病毒高度针对特定的家禽和野禽,鸡、火鸡、鸭和鹌鹑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禽流感病毒只在罕有情况下会跨越物种障碍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在人间仅有偶发病例,尚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自从1997年在香港发现人类也会感染禽流感之后,此病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

   人禽流感是指存在于禽类动物的流感病毒的某些亚型毒株引起的人类感染性疾病,由于种属屏障,禽流感病毒只在偶然的情况可以感染人,人禽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禽类动物,感染方式是从禽传染到人,但人际间相互有效传播尚不容易实现,根据现有研究数据,现在发现报告的人感染H7N9和H5N1禽流感病例均无人传人的现象。既往确认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有H5N1、H9N2、 H7N2、 H7N3、 H7N7、H5N2、H10N7等亚型。H7N9亚型流感病毒既往仅在禽间发现,在荷兰、日本及美国等地曾发生过禽间暴发疫情,之前从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人禽流感临床症状随病毒株亚型不同而异,值得注意的是禽流感病毒感染哺乳动物后表现出的症状与禽相比可有很大的不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常表现为高热等呼吸道症状,可很快发展成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全身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在我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法定报告并实施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2、人感染H7N9禽流感感染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有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起病5-7天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并死亡。

目前对该疾病临床特征的认识还很有限,该病毒感染能否引起轻型病例或其他临床表现尚不清楚。

  3、H7N9流感病毒与既往H1N1、H5N1和其他季节性流感病例相比其毒力和传染性如何?

   由于目前只发现20多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确诊病例,对该病毒及其所致疾病的研究资料尚有限,现在还无法对该病毒的毒力和人际传播的能力做出准确判断。

   4、 本次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病例的感染来源? 

   此次人感染的H7N9流感病毒从病毒生物学上仍属于禽源流感病毒,既往国际上所发现的人感染H7亚型的流感病毒也多来自于禽类,但截至目前,国内确诊病例的具体感染来源尚不清楚。

   5、H7N9禽流感病毒是否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未发现续发病例,目前尚未证实该病毒具有人传人的能力。

   6、如何预防H7N9流感? 

   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公众在预防方面,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好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禽及其排泄物和分泌物;避免食用病死的禽;如果发生发热和呼吸道症状之后要及时就诊,并把自己和禽类或其他动物的接触史告诉医生;避免正面接触咳嗽、打喷嚏的人;出现打喷嚏咳嗽时要用纸巾和手帕掩盖口鼻;常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锻炼,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多喝水;注意对餐具、厨具的消毒;厨具要生熟分开;食用禽肉及禽蛋时要煮熟煮透。目前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人用疫苗。

    7、公众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大吗?

   目前,仅在局部地区发现少数病例,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经医学观察未发现续发病例。根据目前有限证据推测,公众感染该病毒的风险较低。

    8、目前我国有关部门已采取的行动?

   病例出现后,当地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及时采取了病人救治、流行病学调查、标本采集与送检、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并加强了对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监测工作。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对此次疫情高度重视,接到重症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报告后,立即向上海、安徽和江苏派出专家工作组,指导当地开展患者的救治和调查工作,召开多部门会商会,对疫情性质进行分析研判,并安排部署了相关调查、防控和应对准备工作。

    国家疾控中心接到病例报告和送检标本后,及时开展了疫情风险研判和实验室检测研究,在短时间内做出了病例的病原学诊断,在全球首次发现和确认了新型的H7N9禽流感病毒导致的人类感染病例,并对新病毒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谭毅)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