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期刊资料>内容>

开展暗娼调查提供科学依据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1日 来源:广西疾控信息 阅读次数:

2012年以来,我区卫生疫控机构集中人力财力,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低档暗娼专项调查工作。获得了低档暗娼人群艾滋病毒(HIV)、梅毒等患病率以及人口社会学、行为学特征等信息,为全区进一步制定低档暗娼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广西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比例为79%,经性途径传播已成为区艾滋病传播主要途径;2010-2012年上半年广西疾控人员在部分地区开展的低档暗娼调查发现,这类人群艾滋病、梅毒患病率较高。

面对这类“高危人群”,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及疾控中心领导特别关注,要求各部门对这类人员加强教育,发放避孕套,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干预阻断;给他们及时地治疗;并在“管”字上下功夫,以此同时从物质生活上,精神上给予帮助,落实“四免一关怀”的政策和措施。

广西在进行暗娼调查中,狠抓如下实施:

一是广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人员制定并下发《广西低档暗娼人群专项调查工作方案》;负责组织培训、提供技术指导,调查期间进行督导指导;二是各地防艾办负责协调当地公安部门与卫生部门密切配合,并提供保障经费;三是各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当地专项调查人员(高干队成员)的培训、指导;培训后的高干队员,进行低档暗娼调查问卷,样本采集、检测等。

全区各市县(区)把低档暗娼调查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选择社区内的低档暗娼(不包括监管场所内),即来源于城乡结合部、乡镇的路边店、小旅店、执行所、路边或广场或公园站桩、出租屋等,或价格低于50元的其他场所。在过去的一年内,有与男性发生插入性口交、阴道交或肛交性行为。               (潘少波)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