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华荣获全区卫生系统创先争优健康卫士称号
蓝光华先进事迹
蓝光华系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制所副所长,中共党员,副主任医师,博士,是中国疾控中心和广西卫生厅艾滋病防治专家,兼广西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办公室主管。从事艾滋病防控工作8年来,他勇挑重担,排除万难,亲临艾滋病防控一线,积极探索艾滋病防控的有效模式,为广西的艾滋病防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深入基层,服务大局
疾病预防控制是国家的一项公共事务,疾控与个人、家庭和社会都息息相关,小到个人的疫苗接种,大可到如非典,流感、艾滋等的防控。深入基层,到达现场是防控工作者必备的基本功。大学本科毕业后在县级市卫生院工作的他,身为一名普通的医师,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基本走完所有管辖的乡镇和山村为各级群众做疫苗接种和宣教工作,积累了大量群众工作方式方法。
200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我中心工作。2003-2005年从事计划免疫工作,协助领导完成全区计划免疫工作方案的制定,尤其是广西计划免疫黄牌县评估方案的制定和修改、广西乙型肝炎免疫疫苗的推广工作,走村入户,有效的指导了基层的计划免疫工作,是中心计划免疫工作的技术骨干。因工作能力强,得到中心领导和同事的肯定,2005年提拔为艾滋病防制科副科长,
2005年5-9月份,按照中心领导的统一安排,到宁明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挂职中心副主任。在宁明县挂职的5个月期间,和宁明县计划免疫科及乡镇防保所的同志奔波于计划免疫工作薄弱的各个村屯,和村医深入入户,及时总结和分析当地计划免疫工作存在的困难和解决方案,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做好计划免疫的查漏补种工作,当年顺利通过计划免疫黄牌县脱帽考核。和艾滋病防制科同志穿梭于暗娼人群、吸毒人群等高危人群活动的场所,通过对访谈和监测,寻找当地艾滋病防控的重点,建立和完善艾滋病综合防治模式,目前,吸毒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率已经明显下降。挂职期间工作成绩显著,深得当地政府领导及疾控系统的好评和认可。
爱岗敬业,奉献艾滋
2005年该同志到艾滋病防制科任副科长,主要负责吸毒人群干预和男男同性恋健康(MSM)干预工作。带领科室同志指导吸毒人员比较集中的县(市、区)开展清洁针具交换和美沙酮维持治疗,目前全区已有71个美沙酮治疗门诊和100多个清洁针交换点,月均覆盖吸毒人员3万多人,为减少因吸毒引发的犯罪事件、恢复吸毒人员的家庭和社会功能、减少感染艾滋病等传染病做出积极贡献。目前,全区的吸毒人员艾滋病感染率已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男男同性恋人群由于其特殊的行为特征和社会地位,隐蔽性和自我戒备心强,很难接触,是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2005年MSM人群干预工作在我区尚处于空白。该同志借助广西同志网站和中心的艾滋病咨询门诊,有效的接触了广西同志社区比较有影响力的人士,其热情感化了这些人士,愿意成为MSM人群健康干预的志愿者,并介绍认识广西同志社区比较活跃的酒吧、浴室、会所老板,协助成立广西MSM技术网络小组,为广西的MSM人群健康促进提供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经常利用晚上和节假日休息时间,参与MSM人群组织的各种活动,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艾滋病自我防范技能,并组织科室同事到酒吧、浴室等MSM活动比较集中的场所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艾滋病咨询检测服务,在同志社区树立很好的威信。目前,14个市均能正常开展MSM人群健康促进工作,并培养一支活跃在艾滋病防控领域的志愿者。由于该项工作起步早,各个MSM小组得到很好的引导,宣传和干预到位,MSM艾滋病防控工作效果显著,目前我区MSM人群艾滋病知晓率和安全套使用率比较高,艾滋病感染率维持在一个比较低且稳定的水平,远低于周边的云南、四川、广东等省份。
积极进取,提升自我
艾滋病防控任务重,下乡的时间多,但是该同事仍保持积极的上进心。坚信艾滋病防控依据科学。2008年顺利通过了艾滋病研究领域的博士学位考试并按时毕业,进一步提升艾滋病防控的研究和理论水平。
将日常工作和科研结合,指导艾滋病防控的现场工作。该同志认真总结和分析日常工作中积累的资料,累计发表专业论文18篇,其中第一作者10篇(核心期刊6篇,一般期刊4篇);参加编写《2008年广西蓝皮书:广西艾滋病防治事业发展报告》;参加编译《基层卫生人员艾滋病防治手册》等著作.
共主持或参与科研项目14项,包括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成瘾人群健康体系的研究、广西男男性接触者性病艾滋病干预队列研究、广西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实施效果研究等科研工作。研究领域涉及针具交换、美沙酮维持治疗、MSM艾滋病健康促进等工作,探索艾滋病防治经验和工作模式,将日常工作和科研有机结合,提高自己综合疾病预防控制能力。
多年来,蓝光华同志始终按照党员领导干部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忠于职责,改革创新,为广西的艾滋病防控事业作出了贡献。这是他长期注重党性修养的结果,更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乐于奉献的结果。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