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麻风病防治成效突出
玉林市以规范管理,落实责任为抓手,积极有效地做好麻风病的各项防控工作,实现“麻风服务一体化”的目标,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中取得可喜的成绩, 亮点纷呈:在广西率先实现以县市为单位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安排以家内治疗麻风病的防治效果(即把麻风病病人安排在家里治疗,不要住麻风病院也能达到同样治疗和防控效果)的经验已在全国推广;全市麻风病防治工作走在广西前茅,荣获区卫生厅多次奖励。
玉林市麻风病防治工作始于1956年。全市现有皮防机构7个,其中5个为独立机构,市本级和兴业县是在疾控中心内设置皮防科,县、乡、村麻风病防治三级网络完善。至2011年底,累计发现麻风病病人2560例,累计治愈2025例,除外迁及失访外,尚有现症病人16例。历经50多年积极防治,麻风病疫情逐年大幅度下降,已由高流行区转为低流行区。患病率为0.03/万,近五年平均发病率为0.04/十万,1992年以县、市为单位达到国家卫生部的基本消灭麻风病的标准。1992年至现在,全市对麻风病防治工作常抓不懈,做到机构不撤、人员不减、工作不停,不断地探索麻风病防治长效机制,在健全了麻风病防治三级网络基础上,实行目标管理,使工作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领导重视,部门配合,齐抓共管。全市各级党政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把它当做卫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议程。每年麻风病宣传日,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领导都到病区慰问病人和医务人员。卫生行政部门把麻风病防治纳入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组织辖区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实施,每年检查考核。财政、民政、宣传、残联等部门各尽其职,密切配合。
实行综合目标管理,建立健全麻风病防治长效管理机制。一是制订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该市各级皮防机构均制订了麻风病防治各项管理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管理,明确任务与职责,年终实行考评,根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惩。二是实行综合目标管理。年初制订麻风病防治工作考核方案和考评标准,年终逐级组织量化考核。该市卫生局每年对各县(市、区)麻风病防治工作进行综合目标考评,考评结果通报全市,并作为评价单位和领导业务工作好坏的重要依据。同时对考核成绩突出的县(市、区)进行表彰,颁发奖牌。县乡两级也强化责任制管理,考核结果与评优和经济利益挂钩,与村医准入挂钩。三是建立麻风病防治责任网。每年县(市、区)卫生局与乡镇卫生院、卫生院与村医逐级签订麻风病防治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形成责任网络。把麻风病防治任务纳入三级防治网络工作职责并与“三网”有机结合,基本形成县、乡、村麻风病防治责任体系,实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相结合。
做好麻风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根据国家卫生部制订的防治规划和广西消除麻风病行动方案,结合本地实际,制订相应的规划,并组织实施。主要采取每年对麻风病疫源地普查、非疫源地线索调查,病人家属普查,门诊发现、群众报病有奖等多种办法充分发现麻风病病人。对发现的病人严格按照卫生部联合化疗方案及时给予治疗。按照少菌型病人治疗6个月,多菌型病人治疗24个月,做到全程、足量、规则化疗,联合化疗率100% ,规则治疗率100% ,监服率100% 。
加强科普宣传和技术培训。一是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各县(市、区)皮防机构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每年制订宣传计划,印发麻风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采用宣传车、电影、电视、电台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不断扩大麻风病防治工作影响力,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参与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自觉性。二是抓好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各县(市、区)皮防机构均注重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有计划地选派专业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更新知识,并建立在职教育体系,通过自学、函授等形式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和学历层次。 (潘少波 黄文 肖莲)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