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期刊资料>内容>

广西口岸加强卫生检疫防止疟疾和登革热疫情传入

发布时间:2012年08月02日 来源:广西疾控信息 阅读次数:

    记者331日从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获悉,该局针对广东口岸近日从国外入境人员中发现输入性疟疾和登革热病例问题,进一步加强出入境卫生检疫工作,防止疟疾和登革热传入我区。

    据了解,今年12月份,广东口岸陆续从来自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莫桑比克、苏丹和刚果(金)等国的入境人员中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5例、登革热病例3例。针对这一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警示通报。

    为进一步加强出入境卫生检疫工作,防止疫情传入,广西检验检疫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以及国家质检总局关于防止疟疾和登革热传入我国的警示通报要求,切实做好防控工作。

    广西检验检疫局要求各边境口岸检验检疫分支机构,对来自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莫桑比克、苏丹和刚果(金)等国的入境人员要加强体温监测、医学巡查等检疫查验工作,对入境申报或现场发现有发热、寒战、头痛以及面、颈、胸部潮红(“三红征”)等症状的人员,按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并及时移交当地医疗机构实施进一步诊疗,同时做好后续追踪管理,一旦发现确诊为输入性疟疾病例和登革热病例,要按照《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规定》的有关要求及时上报。

    同时,各口岸加强口岸卫生监督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蚊灭蚊,清除孳生场所,降低蚊密度,防止蚊虫在口岸传播疾病。对来自上述地区的交通工具、货物、集装箱、行李、邮包要严格进行卫生检疫查验,发现有成蚊或蚊幼虫时,要立即进行灭蚊处理。

    此外,广西检验检疫局及各口岸检验检疫分支机构及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对前往上述地区的人员,提供有关疫情信息和国际旅行卫生保健咨询服务,提高出国人员的防疫意识,防止感染疟疾、登革热等传染病。

    广西检验检疫局卫生检疫监管处处长谭勇介绍,疟疾俗称打摆子、打脾寒,是由一种叫斑蚊的蚊子叮咬人而传播的寄生虫病,病原体为疟原虫。疟原虫进入人体内首先在肝细胞内发育,破坏肝细胞,然后进入血液在红细胞中发育,破坏红细胞,多次发作引起病人肝、脾肿大和贫血,小孩会影响发育,孕妇会引起流产,恶性疟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

    登革热病毒是由斑蚊所传播的。斑蚊喜欢在日间叮人,尤其是日出后两小时及日落前数小时。如果病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大约六至七日)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登革热一般发病前无明显征兆,突然发热,体温迅速升高至39摄氏度以上,病人头痛、腰痛、全身肌肉疼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但外观无红肿。病人还会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淋巴结肿大,疾病早期脉搏加快。

    该两病发病时虽比较严重,但是可防可治的。预防的最有效办法是防止蚊虫叮咬。提醒前往亚洲一些国家或地区旅游者、务工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野外作业人员要穿长袖衣服或在暴露的皮肤上擦驱蚊剂,避免蚊虫的叮咬以预防疟疾的发生。同时应携带抗疟药,住在高疟区或到高疟区工作的人员要定期服用预防药,特别是前往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这些国家应携带除氯喹外的抗疟药,因为氯喹在上述国家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一旦出现发冷、发热的症状要及时看医生,早期进行抗疟治疗。                          (韦万春 潘少波)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手机版
服务热线